当前位置:

湖湘文化与湖南地方戏剧漫谈

来源:红网 作者:岳凯华 编辑:王小杨 2014-04-21 15:33:12
时刻新闻
—分享—
  为保持地方戏剧的发展,湖南近年采取了一些列措施强力推进湖南地方戏剧的持久生存和面貌改观。或建立定期的戏剧汇演制度,如设立“湖南戏剧芙蓉奖”、“湖南艺术节”;或抢救性保护和发掘一批濒临灭绝的剧种及曲目,建立湖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工程,民间戏剧得到了一定程度的保护,一些濒临消亡的曲目被发掘;或建立了民间戏曲展演平台,自2005年起搭建的一年一度的“公共大戏台”为民间戏曲爱好者提供了表演机会;或恢复了中断数十年的戏剧\歌曲等文化下乡活动;或借力湖南广电传媒等媒体大力弘扬湖南地方戏剧。上述举措,取得了积极效果,譬如在2006年“湖南艺术节”上,曾50多年来未曾公演、几乎濒临消亡的《目连救母》一上演,即引起了海内外学界的强烈关注
  
  其实,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地方性在全球化语境中横空出世,地域文化研究不断升温,具有特异性的地方文化资源日益受到人们重视,因此湖南地方政府、文化界的上述行动乃理所当然。频繁举行、花样繁多的“文化节”,戴着文化帽子的“这”工程“那”项目,呈现的正是富有“中国特色”的文化潮流和文化景观,我们需要警醒和自省的是我们行为的立足点。
  
  当今,文化复古之风盛行,民族主义思想日炽,在这样特定的文化语境中,我们来重新收集和梳理湖南地方戏剧资料,探讨和辨析湖南地方戏剧起源和性质,解读和诠释湖南地方戏剧文本内容和特征,勾勒和总结湖南地方戏剧发展轮廓和规律,再现和揭示湖南地方戏剧表现形态和功能,自然具有不同寻常的价值和意义。这种研究,在全新的文化时空坐标中,将地缘因素、社会环境的历史变迁与戏剧形态的生成流变相结合,从地域文化视角拓宽地方戏剧形态研究的思路和范围。然而,这样的工作绝非能够一蹴而就、立竿见影。
  
  我们知道,人类既因文化而赖以生存,也因文化而得以识别,各类戏剧的差别实质上就是各种文化的差别。作为一种人文景观的戏剧,首先就是一种历史地理现象,正如我国著名学者谭其骧的一句名言:“历史好比演剧,地理就是舞台。如果找不到舞台,哪里看得到戏剧!”因此,对于湖南地方戏剧展开富有创见性的抢救和拓展,需要注重文化阐释,将湖南地方戏剧置于双重文化坐标系中进行考察。
  
  首先,要把湖南地方戏剧置放在本国文化尤其是区域文化范围内进行研究。中华民族文化历史悠久,博大精深,地域文化更是千姿百态,独树一帜的湖湘文化在全国区域文化群中颇具地位和影响。作为中华民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它与齐鲁文化、巴蜀文化、吴越文化、燕赵文化一样有着爱国亲民、经世致用的共同特点,但由于历史时代、地域环境和经济条件的差异,湖湘文化又有自己的鲜明特色。从发生学角度来看,地方戏剧一般是封闭环境生成和带来的文化遗存现象。湖南民风强悍,各地拥有强大的民间组织资源和社会动员力量,有成规模的礼俗性、娱乐性、宗教性民间活动传统,有公共资源共同占有、共同享用的平等观念,有极强的族群认同、热衷集体活动的“集体有意识”,湖南地方戏剧这一民间文化资源具有旺盛的生命力量。因此,我们不能忽略湖南地理位置和历史环境对于作为湖湘文化一个载体和符号的湖南地方戏剧的影响。湖南东、西、南三面环山,仅北面一洞庭湖与长江相通,地域的封闭性使得“湘人以守旧闻天下”,湖南地方戏剧演出场所、传统剧目、班社团体、戏曲流派具有超强的稳定性也不言自明。但湖南地方戏剧并不是固步自封,画地为牢,没有变化、发展和革新,而是在敞开胸怀,吸纳百川,不断走出湖南、走出中国乃至走向世界。譬如,在民间祭祀仪式基础上吸取民间戏曲而形成的、又称傩堂戏或端公戏的一种戏曲形式——傩戏,于康熙年间在湘西形成后,由沅水进入长江,向各地迅速发展,形成了不同的流派和艺术风格。而湖南地方大戏有高、低、昆、弹诸种声腔,湘昆、湘剧、祁剧、辰河戏、衡阳湘剧、武陵戏、荆河戏、巴陵戏等8个剧种中,除湘昆只有昆腔一种声腔以外,都是多声腔的剧种。面对高腔、昆腔、弹腔的传入,湖南大戏不是简单的挪用、移植和复制,而是立足本土,对于多种声腔形式的碎片进行新的合成、重构和创造。实际上,湖南地方大戏诸种声腔汇合早就于乾隆年间花部兴起前后完成。如今“国粹主义”之风盛行,对于湖南地方戏剧进行收集、整理、绍介和研究,“一不留神”就可能会滑进文化民族主义的泥坑,拒绝开放,拒绝发展,拒绝进步。我们需要警醒,需要具有鲜明的文化批判精神,需要具有走向现代化的开放眼光,正确认识地方戏剧的性质、意义和局限。既要对湖南地方戏剧已有研究成果广泛吸取,更要深入开掘和创新阐发,将湖南地方戏剧文本资料的梳理和在三湘四水的田野作业结合起来,注重历史考证的科学性、真实性,重视理论辨析的逻辑性、合理性,从而取得新的突破。
  
  其次,要把湖南地方戏剧置放在世界文化范围内展开研究。文化具有共同性、相通性,优秀文化更具普世价值。当今学界的文化研究,正以开放的姿态面对世界、面对现代化。湖南地方戏剧的研究,亦应如此。湖湘文化的源头是楚文化,楚人虽无齐鲁那样深厚的三代文化积累,但因祝融火神精神的照耀,照样创造出了能与齐鲁文化并驾齐驱的文化,这是楚人所特有的创造性。作为独立的湖湘文化,起源于北宋末年,形成于南宋。胡安国、胡宏和胡寅在衡山创办书院,著书立说,形成宋代理学阵营中的一个重要派别——湖湘学派。此后张轼、朱熹以岳麓书院为基地,授徒讲学,湖湘学派空前扩大。由此可见,湖湘文化不仅有着昔日的辉煌,当今更具永恒的魅力。湖南地方戏剧也是一个极其丰富而复杂的载体,是湖泊文化和山地文化、汉族文化和少数民族文化、民间文化和国家主流文化、儒释道文化和民间宗教文化等多种文化关系的凝聚。这种文化的特殊性,决定了湖南地方戏剧的不可复制性。湖湘文化虽然骄人,但区域文化毕竟是弱势文化,尤其是在中西文化大融汇、大碰撞的时代更是如此!置身于世界文化的海洋之中,由湖湘文化孕育生成的湖南地方戏剧更是弱势群体,那些历史较短、规模较小的湖南民间小戏,譬如形成较早且带有宗教色彩的傩戏、戏曲化程度较高的花鼓戏和阳戏、歌舞性较强的花灯戏等3种湖南民间小戏类型,知晓的世人恐怕不是很多。而作为集体艺术的地方戏剧,因为主要是一种满足特定社区自恋心理的仪式剧,因此又具有精神层面的虚假性和意识形态的陈腐性,如对君王的愚忠、对权力的臣服、对个性主义和自然天性的压抑、对等级制度的推崇,在野状态的“在朝”心态,边缘处境中的“中心意识”,即以民间底层身份追捧官方正统,以“在野”状态、边缘处境向往“在朝”地位和“中心”位置等自身诸多的历史局限,必将与现代生活以及相应的现代观念形成冲突,必然面临一个“现代性转化”的问题。因此,在现代文化和现代生活方式的全方位冲击下,湖南地方戏剧一旦脱离了特殊历史情境和生存需要,其生存社区“空壳化”即其“生存之根”或生活家园丧失,在已发生和将要发生的世界性文化转型进程中,或将遭遇消解的命运又是大势所趋和不可逆转。而我们当下对于地方戏剧所作广告、宣传和包装使其成为旅游产品之类的努力又会付之东流,这实在是一个尴尬的境地!由此可见,我们对于“越是地方的,就越是民族的;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等惯常说法和经典言论不得不重新审视和认知!我们应该善于从中外文化视角观察和分析湖南地方戏剧现象,剖析湖南地方戏剧历史和戏剧理论问题,将湖南地方戏剧置于东西文化视域,在中外文化背景之中给予阐释,避免政治需要和市场需要而编造“文化假话”、“文化大话”、“文化空话”!
  
  湖南地方戏剧品种多样,湘剧、祁剧、辰河戏、衡阳湘剧、武陵戏、荆河戏、巴陵戏、湘昆、长沙花鼓戏、邵阳花鼓戏、衡州花鼓戏、常德花鼓戏、岳阳花鼓戏、永州花鼓戏、阳戏、花灯戏、傩戏、苗剧、侗戏等19朵艺术奇葩绽开在祖国的剧坛。因此,在文化看似比较封闭落后的湖南,进行地方戏剧的研究不易,搜集上述各类地方戏剧更要下苦功夫,这是一个需要不断研究、辩驳和反复探讨、阐释的历史过程。对于正在开展的各类湖南地方戏剧的田野调查工作,我们需要从最富标志性和代表性的地方戏剧入手,梳理历史资料和查阅研究文献,化时间到湖南各地进行实地探访和民间采风,观看并记录诸多地方戏剧的演出过程,对大量戏剧演员、导演、编剧乃至观众进行深入访谈和重点调查,分工合作,深入思考,提出富有学理、令人耳目一新的阐释和结论,为今天热热火火的文化建设提供有益启示!我相信,湖南地方戏剧的良性发展可以拭目以待!对于湖南地方戏剧这一文化遗产的未来命运,我们应该拥有理想的憧憬,具有乐观主义的情怀!2006年5月20日,傩戏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这就是一个明证。经济发展了,生活富裕了,“心忧天下,敢为人先”的湖南人,与时俱进、强悍霸蛮的湖南人,应积极应对市场化的经济冲击和全球化的潮流洗刷,善待散布于“民间思想村落”的各类湖南地方戏剧,对湖南地方戏剧进行收集、整理、宣传和研究,把文化重建提上政府、学界的议事日程,其实质就是让湖南的老百姓安居乐业,享受更合理、更健全的精神文化生活。
  
  参考文献
  
  1.湖南省戏剧工作室编.湖南地方戏曲史料[Z].长沙:1980-1982.
  
  2.龙华.湖南戏曲史稿[M].长沙:湖南大学出版社,1988.
  
  3.傅谨.新中国戏剧史(1949-2000)[M].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2002.
  
  4.叶长海.中国戏剧学史稿[M].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2005.
  
  5.宋伟华等.建构与生成:屯堡文化及地戏形态研究[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6.张兰阁.戏剧范型:20世纪戏剧诗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作者单位系湖南师范大学文学院)

来源:红网

作者:岳凯华

编辑:王小杨

本文为论道湖南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ldhn.rednet.cn/c/2014/04/21/3329144.htm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论道湖南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