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周克臣:陈白一大师的绘画趣事

来源:红网 作者:周克臣 编辑:许敏 2016-04-18 19:30:51
时刻新闻
—分享—
  [编者按]
  
  本文是湖南省文史研究馆员、湖南省体育局原副巡视员周克臣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采访“人民艺术家”陈白一先生的文字记录。陈白一(1926~2014.04.02)是著名的工笔人物画家,一级美术师,中国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中国当代工笔画学会副会长,湖南省政协常委。文章以作者自述的方式,记录了陈白一先生一生中与绘画有关的几件趣事。
  

(陈白一(1926~2014.04.02)是著名的工笔人物画家,一级美术师。)


  一、邵阳的名胜古迹启迪了美术
  
  小时候,我为父亲和伯伯磨墨、铺纸。每个暑假都要我写字,每天写一版。父亲也画一点画,但对我影响最大的还是邵阳的名胜古迹。邵阳市的风景很美,高庙潭上的双清亭、点师庵、火神庙,与双清亭相对望的北塔。还有隆回的滩头年画,使人对美产生感情。小时候,我学习做手工。用马粪纸做人力车,用竹筒做笔筒,上面刻花;用纸糊在桔子上,糊在桃子、苦瓜上,干了之后剖开,不仅是美术,更启迪了智慧。
  
  初中毕业后,我考上湖南十一师范,在耒阳,分在艺教班学美术,读了两年。有个老师叫谭化雨,教风景画。进修班有个老师邹金陵,是华中艺术专科学校毕业生,他画山水,也会画人物。
  
  学校还有个朝鲜教师叫鲜于国风,喜好漫画,不上课,性格孤僻,我们不敢去找他。他的画一本又一本。邹金陵与他熟悉,便把他的画本借来,我们临摩。晚上在寝室里,煤油灯下,床铺里,箱子上临摩,将三本都临下来了。后来与他熟悉了,他办画展,我们帮忙,帮助出海报、贴画。从他这里,我学到了画人物。
  

(陈白一作品。资料图)


  二、美术要和民众生活结合
  
  解放以后,我在邵阳师范教了一年书。恩师李昌鄂先生写信来,要我去湖南医学院绘图室当主任。我不知道是干什么?过去一看,原来是画肚子、肠子。第二天我就不去了。
  
  后来,新疆招聘团要我去,授予团级干部待遇。我爱人大肚子,不能上车,留了下来。我去了省农业厅,他们将我的画一看,便要我去上班,负责搞农业宣传,画人物比较多,画互助组、合作化、治水治虫、双铧犁等等。一副担子,带着绘画工具到处跑,宣传劳动模范杨天才、李仁贵、田启发……白天搞展览,收集资料,晚上放幻灯,边画边放。当时幻灯在玻璃板上做,先用墨把玻璃涂黑,用刻刀在上面刻画。那时候,每一张画,都很起作用。比如宣传廖仁福互助组,画出来印了几万份,每家每户都发。治水治虫十大政策,一画就印。我们下到农村,看到家家户户都贴着自己的画,十分高兴。才知道美术与革命的关系,原来在这里。
  
  最有趣的是治湖宣传。两个美术干部,办洞庭湖工地报,每期都要有东西,画了两百多张画,立了两次大功。画画好了,跑到长沙来制版,有时连续两个晚上不睡觉。有一年冬天,冰冻,天很冷,雨衣冻得硬梆梆的,套鞋套上草鞋,钢笔毛笔都冻上了,铅笔画不现。想了个办法,在罐头瓶子里烧木炭,上面放一只碗,烧水化笔。
  
  小港在汉寿县,堵口合龙,搞了半个月。当时的《新湖南报》发了我半个版的画,有水墨,有速写,在省里评了一等奖。
  
  从这里开始,走上与人民群众的生活结合在一起的美术生涯。
  

(陈白一先生的代表作《欧阳海》。资料图)


  三、看到一根草一棵树都要记下来
  
  我为什么后来画工笔画了?
  
  因为当时群众不喜欢写意画。我改工笔画之后,群众很喜欢,说:“哟,头发都画出来了!眉毛都画出来了。”群众喜闻乐见。但许多人劝我不要画工笔。因为工笔太费功夫。
  
  1959年画《迎春图》,参加建国十周年美展。这幅画有200多个人物,是这几年在湘西的生活积累,工笔画了六个月,后来拿到法国等地展览。
  
  1964年画了《欧阳海》,传播更广。主要是看了欧阳海这本书,很受感动,感到很能用画去表现。当时,湖南有位杨胜荣,画过一张写意,在解放军报发表了。我当时想画又不敢画,要画便要超过他才行。我到南岳欧阳海的部队住了一个多月。画的构思是,后面来了火车,一个人推马。我想,不要画火车,但要感觉有火车,这要靠人物形象,靠马的惊悸情绪。体现火车,可以用蒸气。火车司机看到前面有人,必定刹车,刹车必放气。放气必冒烟。这样表现,就有气氛了。人好画,欧阳海他的弟弟在,但要他做欧阳海推马的样子,他怎么也做不出来。我一共收集了十几个形象。但马不好画。我天天跟驭手班的战士一起骑马,班长为我选了一匹最老实的母马让我骑。在小路上还可以,一到马路上,马互相竞争,看谁跑得快。我吓得死死夹住马,结果越夹马跑得越快。我死死抓住鬃毛。前面的人见了,停了下来,这匹马也停了下来。一天下来,骨头像散了架似的。我画马时,一个一个局部地画,头、鬃毛、脚……然后拼起来。后来要补上迫击炮,战士们便牵来马,驮上炮,我画了一个上午。我在这个部队呆了20多天。这幅画画了三张。以后出国展览又画了一张,为西安欧阳海纪念馆画了一张。
  
  这样干,就要体力。中午不能休息,晚上要赶时间,许多年轻人都怕我。清早出去,看到一根草,一棵树,都想记下来,说不定什么时候可以用。看到一个形象,就想画下来,怕他走了,画不行。一到乡下,就有一股激情,顾不上休息,跑路、爬山,有许多惊险、危险的地方,我也不管它。

(陈白一作品。资料图) 

 
  四、为宣传女排,壁画制作一年多
  
  1984年12月,国画家彭本人找到我,说要搞一个关于女排的壁画。我知道很难搞,但感觉女排这样好的题材应当好好地宣传。
  
  开始是收集资料、构思、画草稿。草稿画了三次。第一次画出来的草稿有三米多长。
  
  彭本人在郴州基地搞了几个月,翻阅了许多关于女排的报道,主要观察女排姑娘平时的生活,看有关女排的电视,看她们训练比赛。上次女排来郴州训练的时候,我到郴州去了,是今年春节。跟中国女排领队张一沛住在一起,他是我们湖南叙浦人。我仔细观察了女排姑娘们的生活、训练。训练之后,运动员睡在地上,互相用脚踩,按摩放松。训练时,有些运动员实在跳不起来,旁边的人就使劲喊加油。
  
  女排精神激励着我们的创作激情。我边看边构思,千方百计地体现女排腾飞精神,以此来考虑、构思绘画效果。原来画了三个人捧金杯欢呼,两边用训练场面来衬托,但考虑不协调,便只画了三个金杯,体现三连冠。在家里创作时,最晚搞到早晨4点多钟,因为激情上来了,必须一口气搞完。不然,到了第二天,情绪不一样了,影响绘画效果。我在彭本人原稿的基础上改稿,搞了一个多月。去年夏天,到郴州去放大稿子,将一百多张高丽纸铺在训练馆里连接起来。原稿只有3米长,放大成了37米。打成格子放大,一个训练馆不够用,用了两个训练馆。先用木炭画,改正后用铅笔描,再用黑线条划出来,再打成格子,24见方。
  
  我坐在训练馆上头走道里指挥,天气热,打着赤膊,穿条短裤。训练馆没有装空调,相当热。晚饭之后跑到游泳池里泡着。
  
  这样的壁画,不能太写实。如衣服裤子做一块来画,再加颜色,以便烧陶瓷。
  
  过去我们湖南烧画,都是到外地去的。比如省博物馆的一些作品,是在河南烧的。这一次放在长沙铜官镇,我们自己烧,边烧边研究。
  
  我们经常要跑到工人、技术人员、负责人家里去做工作。不然,有时窑炉烧成温度不行了,我们干着急。我们买起酒和烟,敬窑神。其实,烧窑师傅就是窑神。烧出来的作品成不成功,关键在火候,在烧窑师傅。就这样,搞了一年多。1985年4月进厂,到1986年11月才验收。


来源:红网

作者:周克臣

编辑:许敏

本文为论道湖南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ldhn.rednet.cn/c/2016/04/18/3962101.htm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论道湖南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