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为进一步做好经济社会发展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对策性研究工作,更好发挥党校“为党献策”的独特价值,突出党校学员特点和优势,为推动湖南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贡献党校智慧和力量,湖南省委党校(行政学院)红麓融媒体中心联合红网时刻新闻推出“策论三湘”栏目,长期面向全省党校(行政学院)系统学员征稿。
本期刊发湖南省委党校第68期中青二班学员,湖南省高级人民法院刑三庭副庭长许又德的文章《科技创新策源 高端产业引领 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科技创新高地》。
□许又德
当前,湖南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锚定“三高四新”美好蓝图,全力推动“十四五”圆满收官,科学编制“十五五”规划,加快建设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科技创新高地。前不久,湖南省委党校组织第68期中青班学员前往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上海开展异地教学。通过此次学习,我深刻感受到湖南可借鉴上海张江科学城等地经验,坚持“创新+产业”深度融合,走科技创新策源与高端产业引领相结合的路径,大力培育发展新动能,为加快实现“三高四新”美好蓝图注入强大动力。
激活科技创新策源力
科技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张江科学城的经验表明,战略科技力量的布局、高端创新资源的集聚,是形成强大科创策源能力的关键。要深入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支持长沙建设全球研发中心城市”和“建设湘江科学城”等重大战略部署,在提升科技创新策源力上下功夫,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科技创新高地。
图片来源:新华社
强化战略科技平台集群建设,在“4+4科创工程”基础上,主动对接国家重大战略需求、重大科学前沿,大力引育战略科技平台,形成“国家实验室+大科学装置+重点实验室”创新平台矩阵,筑牢科技创新底座。抢占人才制高点,紧盯急需紧缺面向全球引进人才,依托高等教育资源持续培养优秀人才,完善项目资助、选育评价和人才激励等机制用好人才,为科技创新注入人才动力、创造活力。坚持需求导向、靶向创新,围绕“4×4”现代化产业体系,聚焦“受制于人”技术短板,通过“揭榜挂帅”等机制组织实施重大科技项目,努力攻克更多原创性、引领性关键技术,提升科技核心竞争力。
构建科技成果转化快车道
科技成果能否高效转化,是衡量科技创新价值的重要标准。张江科学城之所以在高端产业领域独树一帜,离不开其完善的科技成果转化体系。湖南应加快构建科技成果转化“快车道”,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深度融合,把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为产业升级的核心动力。
图片来源:新华社
要打通产学研用关键环节,坚持市场导向、需求牵引,发挥企业主体作用与高校科研优势,通过校企“双进双转”、高校与高科技园区“双高”对接等方式,健全“企业出题、联合答题、市场判题”机制,推动“大院、大校、大产业”协同创新,强化协同攻坚,切实提高科技成果与产业发展的契合度。做好科技金融大文章,扩大湘江科创基金规模,打造科创基金集群,创新“基金+贷款”“基金+社会资本”等模式,紧盯“技术突破-中试验证-转化应用”链条,量身定制金融服务,特别是加大对“0到1”研发阶段和“1到100”成果转化初期阶段的支持力度,有效分担创新风险,助力打通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以科技金融浇灌“科研之花”结出“产业之果”。完善技术交易大市场和配套服务体系,做强做优产业技术平台,做好检验检测、计量测试、认证认可等配套服务,打造科研成果交易集散地、转化首选地。
培育高端产业集聚地
发展新质生产力,关键在于深度融合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推动实现核心技术突破与产业化应用的双向驱动。张江科学城在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等高端产业的强大竞争力有目共睹,“创新+产业”融合发展模式值得借鉴。湖南应立足自身实际,因地制宜、错位竞争,坚持科技创新策源,高端产业引领,走以科技强拉动企业强、产业强、经济强的发展路径。
图片来源:新华社
改造升级传统产业,发挥“链主”“链核”企业创新示范带动作用,加力推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实现以技术改造牵引传统产业升级。做优做强优势产业,聚焦工程机械、轨道交通、航空航天、生物医药等优势产业,持续加大技术攻关力度,增强高端产品供给,引领全产业加速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迈进,不断提升在全球产业分工中的地位和竞争力。提前布局未来产业,发挥湘江科学城核心承载区作用,前瞻性布局人工智能、生命工程、量子科技、前沿材料4大未来产业,打造未来产业创新高地,抢占发展先机。
来源:红网
作者:许又德
编辑:陈晓丹
本文为论道湖南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