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璐(湖南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
2025年2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出席民营企业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时强调,广大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要满怀创业和报国激情,不断提升理想境界,厚植家国情怀,富而思源、富而思进,弘扬企业家精神,专心致志做强做优做大企业,坚定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者、中国式现代化的促进者。
企业家精神始终与时代同频共振,伴随着经济社会发展而不断丰富拓展。弘扬企业家精神,要在爱国、创新、诚信、社会责任和国际视野等方面不断提升自己,将思想与实践高度统一。
家国情怀是企业家精神的灵魂与根基。其深刻体现了企业家将个人理想、企业发展与国家命运紧密相连的价值追求,是有效推动企业与国家同频共振的精神纽带。企业家自觉将企业发展目标与国家战略需求相结合,例如,许多企业主动投身脱贫攻坚战,将企业建设选址于贫困地区,不仅带动了当地群众的就业和增收,也实现了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赢;还有的企业投身于科技创新领域,攻克关键核心技术,推动产业发展向中高端稳步迈进,将企业发展融入国家科技自立自强的伟大事业。
守正创新是企业家精神的核心要义。守正强调的是企业家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守,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确保企业发展行稳在正确的道路上,为企业发展筑牢坚实的根基;创新则更多体现为突破陈规、积极开拓进取。面对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时代浪潮,创新不仅是企业提升市场竞争力的关键,更是推动国家产业升级和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守正与创新相辅相成,守正是创新的前提,创新是守正的升华,只有在坚守根本中开拓进取,在突破常规中锚定方向,才能实现高质量发展。
诚信守法是企业家精神的价值基石。这不仅是企业经营的要求,更是引导企业家树立正确的义利观、责任观的核心内容。中华传统文化中强调“诚信为本、守法重约”,儒商将诚信视为人的立身之本、处世之道,认为只有这样才是经商的长远之道。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诚信就是要求企业家在市场活动中坚守契约精神与商业道德,反对唯利是图的功利主义。守法实质上就是企业家在经营过程中对国家法律和公共利益的维护,推动企业自觉履行纳税义务、维护消费者权益、严格把关产品质量等。
社会责任是企业家精神的公益支柱。其本质上是通过“义利统一”的重构,实现企业发展与社会进步的共生共荣。社会责任应贯穿于企业发展的全过程,是连接企业与社会、经济利益与公共福祉的关键纽带。新时代的企业家应在追求经济效应的同时,热心支持公益事业,助力民生改善,这才是企业对社会的正向回馈。长远来看,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的企业将获得消费者信任,吸引和聚集人才,提升品牌价值,也为自身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国际视野是企业家精神的战略维度。企业家具有国际视野不仅要拥有跨国经营的能力,更要在全球化进程中坚守正确的立场,自觉服务于国家战略布局,在开放合作中实现中国价值与世界需求的有机统一。新时代的企业家要主动分析国际局势,在寻求国际合作中实现互利共赢。同时,在国际交往中也要注重保持企业自身特色,主动讲好中国故事,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极传播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展现中国企业负责任的良好形象,提升中国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和影响力。只有这样,才能在国际舞台上推动中国企业“走得远”“走得稳”,让世界通过中国企业读懂中国道路。
来源:红网
作者:何璐
编辑:陈晓丹
本文为论道湖南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