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两会网评丨AI政务不是“抢饭碗”,而是创造“新饭碗”

来源:红网 作者:张天放 编辑:陈晓丹 2025-03-07 19:31:29
时刻新闻
—分享—

□张天放

在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新闻发布会上,大会发言人娄勤俭为DeepSeek取得的重大进展点赞,当面对记者“有没有用过DeepSeek”的追问,他回答说:“我本身专业是计算机,我对人工智能有偏爱。”今年的全国两会上,“人工智能”频频登场,“AI+政务”“AI+教育”“AI+产业”“AI+医疗”……代表委员们在各自的专业领域纷纷“解码”人工智能。

在这个万物互联的时代,人工智能技术正以“润物细无声”的姿态重塑政务服务形态。政府部门正从保障和改善民生、为人民创造美好生活的需要出发,推动人工智能在人们日常工作、学习、生活中的深度运用,为人们创造更加智能的工作、生活方式。

DeepSeek入驻政务系统,打破了传统政务服务的物理边界。一些省份率先完成AI系统本地化部署,将政策解读、公文处理等流程压缩至分钟级响应;一些地区借力AI实现跨区域数据联动,民生服务半径拓展至“最后一公里”。这种技术迭代不是简单替代,而是如同当年蒸汽机革新生产方式般,重构了“群众需求-智能分析-精准响应”的服务闭环,在全国很多政务大厅里,AI导办员24小时在线应答,智能审批系统自动核验材料,传统“面对面”服务正在向“键对键”与“屏对屏”融合演进。

人机协同催生治理新质。AI技术绝非冰冷的替代者,而是政务效能的“倍增器”。在深圳,公务员运用DeepSeek分析12345热线数据,可锁定高频投诉区域,效率较传统方式大力提升。这种变革印证着:当AI承担起“事务性劳动”,公务员得以回归“价值创造者”本位,将更多精力投向政策优化、矛盾调解等需要人性温度的工作。正如两会代表所言,AI政务不是“抢饭碗”,而是创造“新饭碗”,促使公务员队伍向“专家型”“服务型”转型升级。

技术理性与人文温度的双向奔赴。有的社区试点“AI+网格员”模式,智能系统处理80%常规事务,网格员腾出手来重点帮扶独居老人;有的政务服务APP引入情感计算技术,在自动回复中嵌入情绪安抚话术。这些实践揭示:技术应用需要装上“人文方向盘”。当AI完成事务处理的“规定动作”,公务员的“自选动作”更显珍贵——政策执行中的弹性把握、特殊群体的个性化关怀、突发事件的人性化处置,这些恰恰是机器难以复制的治理艺术。

站在“人工智能+”的时代潮头,政务服务正经历着“破茧成蝶”的蜕变,从技术嵌入到制度重构,从效率优先到效能跃升,这场变革的终极标尺始终是民心向背。当AI政务既能“秒批秒办”彰显速度,又能“特事特办”传递温度,它方能在技术理性与人文关怀的平衡中,书写出“以人民为中心”的时代答卷。

来源:红网

作者:张天放

编辑:陈晓丹

本文为论道湖南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ldhn.rednet.cn/content/646947/99/14759330.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论道湖南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