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婷婷
3月5日上午,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开幕。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做大做强先进制造业,积极发展现代服务业,促进新动能积厚成势、传统动能焕新升级。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在科技创新领域的不懈发力,为未来经济提供无限想象。这种想象,不仅描绘了日新月异的发展,更包含了以民为本的深刻内涵。
科技创新孕育新动能,绘就发展“春景图”。科技创新是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实现高质量发展更需要将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相结合。2024年我国高技术制造业、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分别增长8.9%、7.7%,工业机器人、大疆农业无人机、“AI+”等产业与科技融合成果层出不穷,体现出新质生产力赋能产业结构优化、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特点。
实现高质量发展还需要在多个领域为科技创新注入生命力。要让优化高等教育布局与深化产教融合同步进行,形成适应未来产业的人才培养体系,为科技创新提供智力支持。要探索多渠道多元化的科技投资路径,推进科技投资平台建设,为科技创新提供资金保障。还要加大科研基础设施建设,打造一流科研环境,为科技创新提供支持。
这些年来,我国科技创新发展有目共睹。集成电路、人工智能、量子科技等领域取得新成果,以DeepSeek公司为代表的中国科技企业不断实现技术突破。科技领域的高昂态势离不开我国在研发方面的大力投入,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投入超过3.6万亿元,比上年增长8.3%。
建设科技强国不仅要一以贯之加大科研投入,还要为科技创新提供方向和制度保障。要引导科技创新满足国家战略需求,同时也要完善国家创新体系的制度设计。如通过布局国家实验室与综合性科学中心,让创新力量产生“集聚效应”。
科技创新融入民生,绘就消费“远景图”。科技创新的落脚点是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惠民、利民、富民、改善民生应是科技创新的重要方向。新产品、新服务扩展了消费领域,提升了供给端的多样性,刺激消费者潜在需求。如“AI+养老”、智能家居等满足了消费者对科技生活的想象,新能源汽车、智能穿戴等科技成果提高了消费者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科技创新推动消费结构升级,进而带动企业投资扩产,形成投资与消费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科技创新是必由之路。在新的起点上,我们要坚定不移地走科技创新之路,为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来源:红网
作者:王婷婷
编辑:姜媚
本文为论道湖南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