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时刻短评:教育投入是检验政绩观的标尺

来源:红网 作者:陈晓丹 编辑:唐盈 2025-02-08 20:26:13
时刻新闻
—分享—

0cda54b7-e437-45b4-9dd0-b656162ea17c.jpg

□陈晓丹

2月7日,湖南省教育大会在长沙举行。

春天里,“拼出经济发展新气象”的年度史诗,从高规格的教育大会拉开序幕。从省级到市县,各级党委、政府和教育部门对标全国,创新角度,足见教育对抓经济、促发展的重大基础性作用和深远意义。

本次教育大会特别强调,牢固树立“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政绩观。

将教育与政绩观挂钩,实际上抓住了发展的根本,也将教育强省抓到了实处,避免了“会上教育”“纸面教育”的形式主义倾向。

事实上,教育投入是检验政绩观的标尺。一地发展,今天看产业,明天看人才,未来看教育。教育是潜绩,相对于经济的显性指标而言,短期可能无法奏效,却需要更多金钱和时间的投入,需要耐心成本和长远规划,因此对政绩观是极大的挑战。

但毋庸置疑,教育投入必将在未来产生丰厚回报。它能促进教育公平,缩小城乡、区域教育差距;提高教育质量,稳定师资力量和教学资源;推动教育改革,提供必要的物质保障。一言蔽之,教育是国之基石,是提高国民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

当然,“致广大而尽精微”是成事之道。以教育检验政绩观,需要具体有效的决策。如优化财政支出结构,确保教育投入的稳定增长;加强教育投入的管理监督,提高资金使用效率;推动教育体制改革,激发教育事业的活力,等等。

在新阶段,如何开创全省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湖南教育大会列出了“六个聚焦发力”的清单。

无论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还是谋划全省“十五五”教育事业发展规划、推动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无论是构建优质均衡的基本教育,还是在建设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深化教育体制机制创新和开放合作,都抓住了现阶段教育事业发展的重点和关键。

“让人民群众接受良好教育是最大的教育政绩。”对于广大领导干部来说,回到以人民为中心的教育发展观,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就是造福千秋万代的功业。

来源:红网

作者:陈晓丹

编辑:唐盈

本文为论道湖南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ldhn.rednet.cn/content/646946/90/14688071.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论道湖南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