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艳
随着作风建设常态化推进,过去那种高高在上的“冷面官僚主义”大有改观,而另一种形式的“笑面官僚主义”却在悄然滋长——“只微笑不办事”。一些干部接待群众时笑容满面、表达承诺时信誓旦旦,可一到了解决问题的节骨眼儿,就推诿扯皮、拖拖拉拉。(1月9日 《重庆日报》)
比起“脸难看、事难办”,“只微笑不办事”看似进步,实则是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的另一种表现。
群众上门办事,不是去看你的笑脸、听你的好话,把事情办好才是王道。假如“只微笑不办事”,那么这种“微笑”未免太虚伪、太廉价。如果说“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是粗暴的懒政,那么,“只微笑不办事”就属于精致的懒政。因为那些人的表情管理很到位,笑脸相迎,态度谦和,让办事群众挑不出任何毛病,就算事情办不成,群众也不好意思把责任推到他们身上。
“只微笑不办事”犹如一面镜子,照出个别党员干部因为宗旨意识淡漠,对群众疾苦漠不关心,对群众困难视而不见,对群众呼声置若罔闻;还照出有的党员干部缺乏担当精神,私心过重、功利心太强,不顾大局,不谋大事,不敢担当。这种不正之风一旦蔓延开来,将对整个政治生态造成破坏。
毋庸置疑,表象掩盖不了事实。样子装得再像,也终将被群众的“火眼金睛”识破。党员干部干得怎么样,群众心中有杆秤。实际上,一旦失去了“事好办”这个基础,门再好进、脸再好看,也就失去了意义。切莫让“只微笑不办事”这颗“软钉子”刺破了群众的信任,切莫让敷衍了事、蒙混过关的态度寒了老百姓的心。
“只微笑不办事”,骨子里还是“懒政”。毫无疑问,这样的“笑面虎”“软钉子”损的是政府公信力、耗的是人民群众的信任、伤的是人民群众的心,理应无情撕掉。
有效防范“只微笑不办事”,要从制度上给予保障。建立健全干部考核评价机制,要将实际工作效果作为衡量干部业绩的重要标准;要加强对干部的培训和教育,增强他们的服务意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要加大对“只微笑不办事”的惩处力度,让那些消极作为的干部付出应有代价。
来源:红网
作者:文艳
编辑:陈晓丹
本文为论道湖南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