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令豪
近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正式发布了第七批新职业,包括养老服务师、跨境电商运营管理师等17个新职业,烧烤料理师、旅拍定制师等42个新工种。技术新应用、消费新需求、市场新变化,催生了一大批新职业。这些新职业,很多都具有明确的市场导向,是产业发展日新月异的直接表现。
联想到近期在社交平台引发热议的岳阳开放大学与岳阳市烧烤协会共建全国首个“岳阳烧烤研究院”和“岳阳烧烤产业学院”的新闻。有人质疑“大学研究烧烤是否大材小用”,也有人称赞这是“职业教育接地气的创新实践”。事实上,从柳州螺蛳粉学院到潜江小龙虾学院,再到今天的岳阳烧烤研究院,特色产业与职业教育的“联姻”已渐成趋势。这些创新实践,既是职业教育深化产教融合的生动案例,更是地方特色产业借力人才培育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战略突破。
岳阳烧烤作为南派代表,年产值超20亿元,带动5万从业人员,却长期面临“行业无标准、人才断层、管理粗放”的瓶颈。产业学院的成立,是以标准化破解发展困境的关键一步。通过制定《岳阳烧烤行业标准》《岳阳烧烤行业人才等级评定标准》,编制《岳阳烧烤工艺学》《岳阳烧烤经营管理》等专业课程,由高校教授与烧烤匠人共同授课,既教火候掌控的手上功夫,也授门店运营、自媒体营销的经营智慧。“理论+实践+创业”的培养模式,为烧烤产业注入了规模化发展的基因。
来自官方的认证不仅能提升从业者的职业认同感,更能倒逼行业规范升级、向专业化迈进。此外,岳阳同步规划打造的“烧烤产业园”,将整合上下游资源,研发定制啤酒、预制品调料和户外烧烤设备,推动从“单店经营”向“全产业链”转型,将区域美食转化为可复制、可输出的经济IP,让“舌尖上的味道”成为地方经济新的增长极。
面对“大学教烧烤是否掉价”的质疑,需厘清两个逻辑。其一,职业教育的本质是服务产业需求。德国的“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中,啤酒酿造、汽车维修均是大学专业,并未削弱其制造业竞争力。其二,烧烤行业的“低门槛”表象下,隐藏着对标准化管理、品牌运营、文化输出的高阶需求。烧烤行业的不专业现状恰是升级阻力。产业学院通过系统培训提升从业者素质,正是补齐短板的必然选择。
当然,质疑声也提醒我们,避免“形式大于内容”是关键。若认证变成“收费盖章”,则背离初衷。校方与协会需严格把控教学质量,确保学员真正掌握“开店综合素质”,而非仅获一纸文凭。
在高质量发展的时代命题下,没有“掉价”的产业,只有“掉队”的思维。当职业教育扎根产业土壤,即便是最寻常的烟火气,也能烹出产业升级的大文章。
来源:红网
作者:曾令豪
编辑:姜媚
本文为论道湖南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