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银芳
近日,在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持续走深走实之际,党中央对《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以下简称《条例》)作了修订,广大党员干部要深刻领会《条例》精神实质,以“加减乘除”精准发力,推动作风建设取得新成效、展现新气象。
“加”深教育,示范引领培育“新风尚”。克勤于邦,克俭于家。勤俭节约不仅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更是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广大党员干部当以“克己奉公”的自觉,树立正确的权力观、政绩观,带头学习并遵守《条例》的各项规定,通过理论学习中心组示范学、支部大会集中学、党员干部自己学等形式,在学思践悟中树牢节约意识,增强过紧日子的思想自觉、政治自觉、行动自觉。同时要注重宣传教育,充分发挥各级各类媒体作用,通过发出倡议书、张贴提示标语、播放宣传视频等方式,广泛宣传中华民族勤俭节约的优秀品德,在全社会进一步营造浪费可耻、节约光荣的浓厚氛围。此外,还要充分发挥党员干部先锋模范作用,在节约一度电、珍惜一滴水、回收一张纸的细微之处率先垂范,弘扬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优良作风,形成艰苦朴素的习惯和自觉。
“减”量控本,多管齐下拧紧“节约阀”。广大党员干部要牢固树立“节用裕民”理念,把过紧日子要求落实到工作的方方面面,切实将每一分财政资金都用在刀刃上。要以精细化管理为抓手,当好“铁算盘”,大力推行无纸化办公,建立电子文档共享系统,严格控制纸质文件印发数量和范围。办公用品实行“以旧换新”制度,建立领用台账,杜绝浪费现象,扎实推进节约型机关建设。同时要坚决反对铺张浪费和大手大脚,自觉抵制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严格资金管理、严守财经纪律,杜绝劳民伤财的“政绩工程”,不搞华而不实的“面子工程”,让“紧约束”变为“新常态”,切实把过紧日子的要求不折不扣地落到实处。
“乘”以实效,多措并举把好“质效关”。党政机关要深刻把握过紧日子的本质要求,不仅要会“省”,更要善“用”,切实把节约成果转化为惠民实效。善做资源配置的“精算师”,把过紧日子省下的真金白银用在发展所需、民生所盼,重点保障就业、教育、医疗、养老等民生领域支出,多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解难题。创新实施“民生微实事”工程,通过“群众点单、政府买单”方式,精准解决群众身边的急难愁盼问题。大力弘扬务实作风,开展“敲门行动”收集民情民意,变“文山会海”为“主动下沉”;推行“四不两直”调研督导,变“层层陪同”为“轻车简从”;实行民生诉求“接诉即办”,变“被动应付”为“主动作为”。在民生领域精耕细作,让群众真切感受到政府过“紧日子”换来的百姓“好日子”,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除”疴祛疾,动真碰硬落实“长效治”。过紧日子绝非一时之举,而是必须长期坚持的政治要求,是检验党员干部作风建设的试金石。各级党政机关要以刀刃向内的勇气,从严从紧抓好厉行节约工作,重点整治公务接待超标、办公用房超标、公车私用等突出问题,建立问题清单,实行销号管理。健全监督问责机制,通过“四不两直”暗访、交叉检查等方式强化日常监督,对顶风违纪行为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典型案例一律通报曝光。深化标本兼治,将节约要求嵌入预算管理、政府采购等制度流程,运用大数据技术建立资金监管平台,及时发现问题、堵塞漏洞,做好风险隐患的“除法”。同时畅通群众监督渠道,完善“随手拍”举报平台,让每一分财政资金都在阳光下运行,通过持续发力、久久为功,推动厉行节约从外在约束转化为内在自觉,让过紧日子成为党政机关的行动常态。
(好评中国系列评论栏目由中国互联网发展基金会中国正能量网络传播专项基金资助支持)
来源:红网
作者:李银芳
编辑:李意一
本文为论道湖南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