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汤建军:深刻领会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实践要求

来源:红网 作者:汤建军 编辑:陈晓丹 2024-12-02 16:09:36
时刻新闻
—分享—

□汤建军

思想理论建设是马克思主义执政党保持先进性、纯洁性的基本要求。在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每个时期,我们党都把思想理论建设放在重要位置,而每一次思想理论大建设,都极大促进了强国复兴伟业。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论述,这些重要论述深刻回答了新时代我们党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方向性、根本性问题,系统而深刻阐明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的方向目标、基本原则、根本任务、重点工作。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对新时代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作出重要指示指出,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是党的思想理论建设的基础工程、战略工程。当前,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就必须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时代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的重要指示精神,深刻领会其精髓要义和实践要求,切实将其落实到实际工作中去。

一是坚持“两个结合”,把党的创新理论紧密联系中国式现代化实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就是因为“两个结合”,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这是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核心原则。我们要扎根中国大地,深入研究中国国情、历史和文化,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紧密结合。同时,要赓续中华文脉,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和时代价值,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提供深厚的文化根基。应自觉站稳人民至上根本立场,坚持自信自立根本观点,充分运用守正创新的根本方法,坚持实事求是,切实把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学习好研究透宣传够,在深化体系化、学理化研究阐释上下足功夫,努力让新思想进入千家万户、深入人心。

二是深入研究重大问题,为强国复兴伟业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能不能发现、分析和解决好时代问题,这是检验理论创新的重要标尺。要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实践中的重大问题为研究对象,深入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规律,为党和国家决策提供科学依据。这要求我们立时代之潮头,通古今之变化,不仅要关注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中的重大问题,而且要关注国际形势变化对我国发展的影响,以及全球性挑战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影响,还要把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思想问题和实践问题紧密联系起来,把论文真正写在神州大地上,发思想之先声,更好为党和人民述学立论、建言献策。

三是加快构建自主知识体系,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理论人才支撑。文化强国关键在人。当前,要加快构建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自主知识体系,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就必须下大力气培养高素质理论人才队伍。构建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自主知识体系需要我们立足中国实际,系统提炼总结标识性概念、原创性理论,推动哲学社会科学的创新发展。同时,加强理论人才队伍建设,提高理论工作者的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当前,进一步完善党管人才领导体制和工作格局,以全面深化改革优化文化人才环境,健全人才联系服务机制,真正把优秀文化人才凝聚到党的事业中来,为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切实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为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比如,把加强哲学社会科学人才队伍建设放到更加重要位置,进一步完善人才培养、引进、使用和激励机制,为他们到基层调研、挂职甚至交流任职提供畅通无阻的长效机制。切实加大对青年社会科学工作者的扶持力度,为他们提供更多的成长机会、实践舞台和发展空间。

四是创新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落实思想建党、制度治党和理论强党一体推进。创新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是一个重大而深远的战略任务,旨在加强党的思想理论建设,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并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面向未来,深化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研究,推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创新发展,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坚实的理论支撑,就必须要把学习研究宣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根本任务,提升学习教育针对性实效性,深化体系化学理化研究阐释,增强宣传普及吸引力感染力。这要求我们总结经验、吸取教训,正视挑战、继往开来,不断结合日新月异的时代进步潮流,创新学习方式方法,提高学习效果;与时俱进加强理论研究阐释的深度和广度,推动理论创新;更加贴近基层贴近群众贴近实际,加强宣传普及工作,让更多的人了解和认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成果。

五是加强组织领导和完善制度机制,优化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环境。中共党史证明,党的领导是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的根本保证。要加强组织领导,完善制度机制,强化激励保障,营造良好学术生态。这要求我们通过建立健全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明确责任分工和协作配合,通过加强制度建设完善相关政策法规,通过强化激励保障机制激发理论工作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通过营造良好的学术生态为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提供有力的制度保障和环境支持。比如,各级党委、政府要高度重视哲学社会科学工作,把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纳入重要议事日程,明确领导班子对哲学社会科学工作的全面领导责任;制定和实施有利于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的政策措施,优化专项基金报账程序、加大研究资助力度、加强计算社会科学实验室建设等;探索建立更加科学合理的学术评价体系,鼓励跨学科、跨领域的学术交流与合作,推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交叉融合与创新发展,建立科学的哲学社会科学成果考核机制,加大对优秀哲学社会科学成果的奖励力度,提高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来源:红网

作者:汤建军

编辑:陈晓丹

本文为论道湖南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ldhn.rednet.cn/content/646856/94/14506313.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论道湖南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