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明炜
近日,十二届省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围绕“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重要论述精神”开展第四十四次集体学习。会议强调,“坚持减负和赋能同步发力,让基层干部少一些为难、多一些资源,在群众面前有面子、有威信,更好激励党员干部放开手脚、甩开膀子大胆闯、加油干”。
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是一项长期性、系统性工作,易反弹回潮、隐形变异,潜滋暗长。哪里需要“减”,哪里需要“赋”,既展现了工作态度,更考验着工作能力。
中办、国办印发的《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若干规定》,对统筹基层减负与赋能做出了制度性安排。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持续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让基层干部把更多时间和精力放到服务群众上。”持续推进为基层减负,归根结底是让基层干部更好地服务群众、推动发展。聚焦减负关键处,夯实赋能落脚点,是推进基层减负赋能的重要方法。
聚焦减负关键处,才能抓住涉及基层干部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以减负的针对性增强减负的含金量。严格精简会议,让基层干部有更多时间抓落实;统筹规范督查检查考核,使基层干部从繁复考核中解脱出来;规范明晰基层职责,使上级部门不再随意向基层转嫁责任、安排任务,等等,从基层干部反映最关切的负担、基层单位最棘手的工作中找准关键,才能让减负的成色看得见、摸得着。
夯实赋能落脚点,就是要明确给谁赋能、赋什么能、怎么赋能等重点工作,切实解决基层工作中权责不清晰、不对等、不匹配的突出问题,进一步推动各类优质资源、服务、管理向基层倾斜,特别是在职务职级晋升、参加继续教育、政策资金下沉、薪资待遇提升等方面,给基层干部多些关心关爱,让基层干部在工作中更有底气、更有盼头、更有动力。
集中力量整治“政绩工程”“形象工程”“面子工程”,严格规范借调干部、规范创建示范和达标活动、纠治“指尖上的形式主义”,从基层干部最痛恨的老问题新情况开始减、向人民群众最聚焦的问题逐步减,全面、深入、持续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各条战线取得了令基层干部称赞、人民群众满意的新成效。
减负与赋能是一项工作的“两个面”,不是此消彼长的关系。只有坚持长期“减”,才能确保“赋”的方向、“能”的效果,最终实现双向发力。把握好基层减负与赋能,要求我们坚持问题导向与目标导向相结合,及时准确了解压在基层干部身上那些多余的负担,使基层干部从“无谓的事务”中解脱出来,推动广大基层干部更多地走到群众中去察民情、听民意、解民忧,切实为基层群众办实事、解难事、做好事。
基层减负永远在路上。统筹好减负与赋能,要求我们坚决扛起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重大政治责任,以更高站位、更高标准、更大力度精准发力、持续用力,相互促进、相辅相成,使广大基层干部以更加扎实的作风推动党和国家事业不断取得新的更大成效。
来源:红网
作者:夏明炜
编辑:唐盈
本文为论道湖南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