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届中国期刊高质量发展论坛现场。杜一娜 摄
——“中国期刊高质量发展”系列评论之一
□周军
11月21日,中国期刊界迎来了一场盛大活动——第二届中国期刊高质量发展论坛在湖南长沙开幕,来自《哲学研究》《人民文学》《新湘评论》《探索与争鸣》《三联生活周刊》《知识就是力量》和中国科协科技创新部、中南大学等单位的代表在主论坛作交流发言。中央有关期刊主管部门、各省级党委宣传部有关负责同志和来自期刊行业协会、期刊出版单位、期刊评价单位、数据库平台的约500名代表参加论坛活动。
期刊高质量发展论坛,是一次期刊学界的全国性盛会。这一次盛会,汇聚了全国不同学术领域的期刊,一起交流期刊高质量发展的议题。这不仅是一次办刊经验的分享,也是一次面向未来发展的智慧交流。
办好期刊论坛,有什么现实意义和时代价值?
一个论坛,一方舞台。从首届论坛在黄浦江畔开启智慧盛宴,到第二届在星城长沙论道,中国期刊高质量发展论坛持续吸引着期刊界与学术界的广泛关注与参与,壮大中国学术力量,做强学术“智库”,汇聚各领域优势人才。
在现实中,我国一定程度上还存在优秀文章在“外”的情况。比如,我国作者发表的SCI(科学引文索引)论文数量逐年攀升,2022年超过70万篇,但其中95%发表在国外主办的期刊上。有必要加快培育世界一流科技期刊,鼓励重大基础研究成果率先在我国期刊、平台上发表和开发利用。
可见,办好一流期刊,不仅能够提升学术影响力,更能吸引优秀内容回归。举办期刊界论坛,对于推动中国期刊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有助于强化并扩大我国期刊的载体作用,在积累“量”的同时,更厚积“质”的优势,实现期刊的全面发展与壮大。
百余年前,《湘江评论》引领时代先声。
紧扣“高质量”关键词,本届论坛传递哪些创新元素?
期刊是重要学术研究的载体,亦是牵引创新、引领研究的重要平台。从科技到文化,从农业到医疗,优秀的期刊犹如肥沃的土壤,总能把优秀的研究成果、充满“未来感”的科技论文吸引而来,叩开“未来之门”,引领发展方向。
中国期刊高质量发展论坛走向第二届,不仅汇聚了众多高水平的专家学者和期刊界代表,更从不同维度立起探讨的“靶心”,共同研究“哲学社会科学期刊的文化使命与担当”“科技期刊服务创新型国家和科技强国建设”等时代议题,带动业内人士碰撞思路、发表真知灼见,为如何进一步办好一流期刊注入智慧“活水”。
瞄准未来,创新是脱颖而出的第一动力。本次论坛无论是主旨报告,还是圆桌对谈,都凸显“创新”这一关键词。从探讨创新理论研究阐释,到思索守正创新如何落地,再到交流科技期刊如何更好服务行业创新……“创新”的主线串联着论坛始末,“创新”也成为会场中的高频词,传递着推动中国期刊向“新”而进、向“高”拔节的清晰信号。
《芙蓉》1980年第一期、第二期。
中国期刊如何创新“增高”,形成一流的期刊“集群”?
这便需要,不论是办刊还是创刊,都应紧跟发展的“时”与“势”,瞄准世界一流,融入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浪潮,提升话语权和影响力,鼓励重大基础研究成果率先在我国期刊、平台上发表和开发利用。
与时代共振,才能更好体现期刊价值。从生态看,当前的中国,处处向“新”涌动,数字经济日新月异、“低空经济”振翅高飞、智能驾驶突飞猛进、人工智能方兴未艾、互联网经济异军突起……期刊作为先进成果交流与传播的重要载体,应当承担起推动科技创新、引领学术潮流的重任。
与趋势相合,才能在社会分工及门类越来越细的语境中,在多元化的学术生态中向“下”扎根,向“上”拔节,推动学科发展、引领思想潮流。在时代的快速变革中,积极应对挑战,准确把握机遇,推动中国期刊高质量发展,让一流期刊不断涌现。
湘江潮涌,书刊争流。一百余年前《湘江评论》革命周刊引领时代先声;如今湖南《芙蓉》杂志,被誉为南方文学的一片沃土,成为全国15家文学类核心期刊之一……由“一隅”放大到全国“全景”,无数生动实践启示我们,期刊“内容为王”永不过时。
顺势而为,深耕内容,还需打开“数字眼光”。比如,党刊如何紧跟时代脉搏更好聚民心、聚共识,让党的声音传得更开更广?文学期刊如何在守正与创新之间找寻新的平衡点,积极探索数字化转型与跨界融合的新路径?这既要以内容为“压舱石”,厚植核心优势,也需要形式创新,搭乘数字化“快艇”,让期刊更便捷地抵达“屏端”,停留“指尖”。
打开互联网时代期刊发展的新路径,创新永远在路上。以第二届中国期刊高质量发展论坛为契机,各类期刊应紧跟时代步伐,坚守并传承经典内容,勇于创新并寻求突破,全力讲述新时代“知识就是力量”的中国故事,彰显中国期刊的无限创意与风采。
来源:红网
作者:周军
编辑:陈晓丹
本文为论道湖南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