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王文华:发展新质生产力要坚持“四个要”

来源:红网 作者:王文华 编辑:唐盈 2024-05-23 11:35:13
时刻新闻
—分享—

微信图片_20240523091607.png

——“以新质生产力推进高质量发展”系列谈16

□王文华【中共郴州市委党校(郴州市社会主义学院)马克思主义教研室讲师】

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湖南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重点在于结合湖南的实际落实,如何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则是重中之重。省委书记沈晓明对根据湖南资源有无、强弱项,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做出了明确要求。

湖南位居我国中部,在发展对外经济条件上不及沿海省份便利,在自然资源储备上不及西部省份丰富,但湖南发展历史悠久,有着良好的历史传统,在发展新质生产力上具备自身的优势。根据湖南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必须坚持沈晓明书记强调的“四个要”原则。

一是要依托资源禀赋,紧密结合自身基础条件,积极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不要盲目跟风“赶时髦”。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不是昙花一现的时代潮流,而是代表未来发展方向和趋势。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也不是一蹴而就能做好的时效性工作,而是一项需要厚积薄发的长期工作。唯有依托自身的资源优势,结合实际,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才能取得实质性的成就。作为一个拥有悠久农业发展历史及英雄辈出的中部大省,湖南在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上也有自身较为显著的优势和强项。

首先,湖南是个农业大省,在粮食生产和维护国家粮食安全上担负了重任、贡献了巨大力量。湖南水稻播种面积、总产量都居全国第一,是粮食生产大省。在世界进入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大背景下,维护粮食安全成为维护国家安全的重要任务。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维护粮食安全,在湖南考察时对湖南的粮食生产做出了重要指示,强调“湖南要扛起维护国家粮食安全的重任,抓住种子和耕地两个要害,加快种业、农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湖南要发挥粮食生产优势,把粮食单产和品质提上去,在推进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方面展现湖南新担当、新作为,以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农业高质量发展推进新质生产力发展。

其次,湖南具备丰富的红色资源。湖湘文化熏陶下的湖南人,素来就有“吃得苦、霸得蛮”优良传统,曾国藩有句“打掉牙、和血吞”的名言,形象地描述了湖湘文化熏陶下的湖南人性格。在近代争取民族解放的革命战争中,广大湖湘子弟积极响应党的号召,湖南大地涌现出了一大批英雄人物,掀起了一系列轰轰烈烈的革命运动,留下了许多红色足迹,成为我党革命发展历程的重要见证,是宝贵的红色资源。红色资源蕴含着高尚的红色精神,为攻坚克难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精神支撑。新时代,我们要充分保护好、运用好红色资源,为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注入强大精神力量。

二是要敢于创新突破,坚决破除思维惯性和路径依赖,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推动更多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不要因循守旧、故步自封。发展新质生产力,关键在于科技创新,新质生产力与传统生产力的主要区别,就在于依靠新科技提升发展质量,推动高质量发展。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必须要大胆创新、勇于突破,而不能因循守旧、故步自封。因循守旧、故步自封是科技创新的巨大阻力,也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最大障碍。必须突破这一障碍,为发展新质生产力营造良好的环境。在创新突破方面,湖南人具有自身的优势。湖南人有敢为人先的创新基因,有吃苦霸蛮的实干精神。新时代,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湖南篇章,必须要充分调动湖南人创新的积极性、发挥湖南人敢为人先和吃苦霸蛮的优势,大力推动科技创新发展,为发展新质生产力贡献更大力量。

三是要坚持从实际出发,遵循科技创新、产业发展、区域经济发展和市场竞争等规律办事,不要好高骛远、盲目乱干。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论认为,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生产力的发展也有其客观规律性,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必须遵循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规律,不能主观随意而为,不能好高骛远、盲目乱干。遵循客观规律、防止盲目乱干,最重要的就是要从实际出发。湖南要在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上取得更大突破和进展,也必须要从湖南当前的实际出发,充分发挥湖南所具有的较扎实的产业基础、丰富的科教资源、较低的生活成本等方面的优势和强项,推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四是要推“陈”出“新”,坚持先立后破,在“育新枝栽新苗”的同时,大力推进“老树发新芽”,不要喜“新”厌“旧”,不能把传统生产力和新质生产力对立起来,片面追新求新,忽视乃至放弃传统产业。唯物辩证法认为,联系具有普遍性。世间万物皆不是孤立存在的,新事物和旧事物之间也存在着错综复杂的联系。过去、现在、未来存在着密切联系。新质生产力是个新事物,但它是建立在过去和当前发展基础上的新事物,以历史和现实实践为依托,与传统生产力是继承和发展的关系。新质生产力是在继承和发展传统生产力的基础上取得创新突破,推“陈”出“新”,并非否定传统生产力,而是推动传统生产力更好的发展和进步,喜“新”不厌“旧”。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湖南篇章,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不能忽视、放弃传统产业,不搞泡沫化产业,也不搞单一模式产业。而是要推动传统产业、传统生产力创造性发展和创新性转化,创新产业发展模式,建立持久的具有强大生命力的系统的现代化产业发展模式,推动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

来源:红网

作者:王文华

编辑:唐盈

本文为论道湖南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ldhn.rednet.cn/content/646849/67/13929404.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论道湖南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