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时刻短评:学习“千万工程”,千万不要一刀切

来源:红网 作者:一指弹 编辑:颜新武 2024-02-04 12:02:55
时刻新闻
—分享—

de16af11-55af-41f8-8825-29f2d47666ab.jpg

□一指弹

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经验”赫然是标题上的关键词。如此突出,这大概是头一回。这至少说明了,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的重要性。

怎么学?肯定是因地制宜,千万不要一刀切,中央农办负责人也说了,必须看到,我国各地农村情况千差万别,自然条件、风土人情、发展水平、工作基础各不相同。

在我看来,“千万工程”的经验价值,就在于传递出了一种“长期主义”,就在浙江20余年的不断探索与坚守。而方向就是一条,突出农民的主体性,让广大农民有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其他的组织建设也好,产业发展也罢,都是不能偏离这一条,这需要久久为功。

我还注意到,“科技小院”一词也是首次写入中央一号文件。自推出十余年来,“科技小院”已有31个省份的农业院校师生,进驻了全国千余个村庄。

这至少回应了农业农村现代化亟待解决的一些问题。如解决了人才问题,也解决了科技创新的问题。因为是小院模式,也避免了农业科技创新的同质化、表面化。高校这批术业有专攻的科技人才发挥优势,以“科技小院”这种模式深耕农村十余年来,也同样体现一种“长期主义”。

是的,农业农村现代化需要时间的沉淀。而前提则是,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主要还是在于方法理念,而方法理念的运用更在于因地因人制宜,不做表面文章,不搞劳民伤财的或整齐划一的形象工程。

来源:红网

作者:一指弹

编辑:颜新武

本文为论道湖南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ldhn.rednet.cn/content/646846/96/13508589.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论道湖南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