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航(湖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长沙理工大学基地特约研究员)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明确到2035年建成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必须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健全新型举国体制,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十分重视教育、科技、人才,进一步提出构建全面创新体制机制,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健全新型举国体制,提升国家创新整体效能。要推动高质量发展,必须进一步深化教育综合改革,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下称《决定》)对深化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做出了重要部署。
实现高质量发展需要进一步深化教育综合改革。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是人类传承文明和知识、培养年轻一代、创造美好生活的根本途径。邓小平提出的教育思想“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为我国教育改革提供了战略指导。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提出教育的根本问题在于“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深刻回答了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一系列根本性问题,为新时代中国教育事业发展指明了方向。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教育要与国家现代化建设相适应,注重教育的开放性和前瞻性,对于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具有重要意义。《决定》强调了教育在中国式现代化中的重要地位,并明确提出要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统筹推进育人方式、办学模式、管理体制、保障机制改革。《决定》中关于教育体制改革提出分类推进高校改革,建立科技发展、国家战略需求牵引的学科设置调整机制和人才培养模式,超常布局急需学科专业;完善高校科技创新机制,提高成果转化效能。
实现高质量发展需要进一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决定》强调要优化重大科技创新组织机制、加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建设、大力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利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模式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提高产品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培育和发展新兴产业,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发展方向,加强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加快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的培育和发展;着眼于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的深度融合,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聚焦产业发展的关键技术瓶颈和共性技术需求,组织开展联合攻关;强化企业主体地位,鼓励企业牵头或参与组建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技术创新中心等平台,通过项目合作,人才交流,联合攻关等方式,实现创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加强企业主导的产学研深度结合,建立产学研合作的长效机制,促进高校、科研院所与企业之间的信息交流与资源共享;深化科技成果转化机制改革,推动科技成果的有效转化,建立科技成果评估、交易、转化服务体系,缩短科技成果从实验室到生产线的距离,构建同科技创新相适应的科技金融体制。
实现高质量发展需要进一步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决定》强调实施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完善人才自主培养机制。加大创新人才培养力度,优化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结构,培养更多具有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实施更加开放的人才政策,吸引海内外优秀人才来华创新创业,为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优化人才评价激励机制,建立多元的人才评价体系,注重实际贡献和创新能力的评价,而非单一的学术或学历标准;深化人才引进政策改革,简化人才引进程序,降低引进成本,提高引进效率,对于特别优秀或者紧缺的人才,可以采取特殊引进方式,并提供相应的政策支持和生活保障;加强人才国际化建设,积极参加国际人才竞争与合作,拓宽国际化视野和培养渠道,可以通过国际合作项目、交流学习等方式,提升人才的国际竞争力。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实现高质量发展,进一步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坚定不移地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
来源:红网
作者:苏航
编辑:陈晓丹
本文为论道湖南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