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如何舞“出圈”

来源:红网 作者:柯奕帆 编辑:田德政 2024-08-14 23:01:06
时刻新闻
—分享—

□柯奕帆

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公报指出,优化文化服务和文化产品供给机制,构建更有效力的国际传播体系。暑期来临,火爆的不光应是旅游市场,更要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趁势“出圈”,在全球舞台掀起一场“最炫中国风”。

追根溯源,舞出“一曲古典舞飘香,乐舞动人韵味长”的厚重底蕴,让文化之舞更加绵延赓续、意蕴悠长。黄河之水天上来,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五千年文化璀璨夺目。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锦绣山河因文化而独具神韵,日月星河因文化而璀璨浪漫,文化是流淌在中华民族基因中的精神血脉。让中华文脉绵延赓续,关键在于牢牢守住中华传统文化的“根”和“魂”,广大党员干部既要“知其所来”,在护好文化遗迹、建好文化场馆、讲好文化故事中溯其源、寻其根、定其位,又要“识其所在”,找准文化“历史”与“现代”的连接点、脉动点,把握“中华传统”同“中国特色”的延续点、融汇点,将文化瑰宝所蕴藏的价值观念、思想观念、道德规范赋予新时代的“色彩”,更要“明其将往”,聚焦“建设文化强国”久久为功、推陈出新,自觉担负文化使命、践行文化担当、展示文化作为,让文化之舞从古至今“一路生花”,照耀未来“永不停歇”。

自信自强,舞出“玉立婀娜映月华,佾舞翩翩舞九天”的豪迈气概,让文化之舞更加包容开放、风采夺目。从72小时扩容144小时,面向54国公民实施过境免签,让中国游在“地球村”火爆出圈,中国美景、中国美食、中国文化借助境外游客的Vlog“漂洋过海”,向世界更加客观真实展示一个多彩的中国、文明的中国、开放的中国、发展的中国。“诗与远方”正当“夏”,广大党员干部要坚持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聚焦文旅深度融合“量体裁衣”,以系统观念推动文旅全局谋划、元素精心设计、业态特色打造。“景与文化”正逢“时”,要立足当下火爆的汉服文化、茶学文化、戏曲文化等“国潮国风”注入“源头活水”,念好文旅人才引、育、用“三字诀”,做好文旅业态创新、产品创新、营销创新“三新篇”,为增强文旅国际发展竞争力、吸引力、影响力“添柴加油”,助力文化场景创新发展、文化市场百花齐放、文化自信更加坚定,让中华文化之舞闪耀全世界。

扎根乡土,舞出“月光篝火两相明,‌阿细三弦舞长庚”的大地气息,让文化之舞更加深入人心、凝聚民心。文化是凝聚人心的精神纽带,亦是乡村振兴的内核支撑,更是民生福祉的幸福指标。如何让文化“耍”到群众的心坎里,“跑”出乡村全面振兴的新赛道,群众是主体,创新是关键。作为基层文化工作者,文化工作不应囿于“房间之内”“讲桌之上”,要打破思维壁垒,把广袤的农村当做最好舞台,把广阔的基层便建成最大平台。既要坚持“政府搭台”,突出“创新性”和“创造性”,办好办活各具特色的文化惠民活动,让文化支撑“厚”起来、氛围“热”起来、群众“看”过来,更要引导“群众唱戏”,打出政府主导、社会参与、重心下移、共建共享政策“组合拳”、激励“连环招”,鼓励引导草根艺人、非遗传承人、广场舞爱好者登上乡村大舞台、展示农人新风采。乡土传乡音,让群众从“台下”走到“台前”,成为一方水土的“形象大使”。乡音识乡谊,让文化之舞带着“泥土味儿”、添点“农趣味儿”走进千家万户,融入万家灯火,成为一方乡情的“最美代言”。

来源:红网

作者:柯奕帆

编辑:田德政

本文为论道湖南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ldhn.rednet.cn/content/646842/58/14181943.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论道湖南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