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被文学耽误的战略家?从《水浒传》看施耐庵的用人术

来源:红网 作者:黄西蒙 编辑:陈晓丹 2024-08-14 10:21:29
时刻新闻
—分享—

图片

□黄西蒙(文史作家,资深媒体人)

“韩信点兵,多多益善”,古往今来,通过一个统帅点将部署、排兵布阵的能力,能看出其大局观和战略能力。普通人面对众多选择,往往会很棘手,或者管理、部署混乱,但有大局观的人就能撒豆成兵,如同在沙盘上控制棋子,让每个下属都在最合适的位置上发挥作用。

按理说,小说家是不太需要这种能力的,甚至“脑洞”越大、虚构能力越强的作者,往往在思维的整体性和缜密性上表现越差。

但施耐庵是一位非常罕见的想象力与逻辑感都很强的作家,《水浒传》里每次梁山的点将,都是经过缜密考虑、反复推敲的,绝不是为了虚构而虚构的臆想。

图片

《金圣叹批评本水浒传》 岳麓书社

甚至可以说,从某种意义上讲,施耐庵就不是一个纯粹的作家,而是生于乱世、参与过逐鹿天下的战略家,他的能力本来可以体现在政治和军事等更多领域里。只是囿于时运因素,施耐庵没有成为朱元璋的麾下,作为张士诚曾经的幕僚,他再有能力也不可能扭转乾坤。

好在,创作《水浒传》也足以展现他的才华。晁盖和宋江每次点将,都不是随便设计的,即便是那些看似寻常的内容里也有作者的匠心独运。今天,品读梁山点将的细节,我们也能读出不少隐藏的意涵与趣味。

图片

先来看这次梁山早期的点将——晁盖为了救宋江和戴宗,率领众好汉在江州劫法场:

原来扮客商的这伙,便是晁盖、花荣、黄信、吕方、郭盛。那伙扮使枪棒的,便是燕顺、刘唐、杜迁、宋万。扮挑担的,便是朱贵、王矮虎、郑天寿、石勇。那伙扮丐者的,便是阮小二、阮小五、阮小七、白胜。这一行,梁山泊共是十七个头领到来,带领小喽啰一百余人,四下里杀将起来。

——《水浒传》第四十回《梁山泊好汉劫法场 白龙庙英雄小聚义》


晁盖几乎让所有梁山好汉都下山了,但毕竟还需要有靠谱的头领看家。林冲本来就有独当一面的能力,晁盖便留下林冲守卫梁山。

晁盖选择和战斗力最强的花荣一组,黄信、吕方、郭盛三位在当时属于次一流水平的头领,也跟着他一起。晁盖的武功,可能是这一组里最差的了,如此安排能在最大程度上保障晁盖的安全。而且,这组人要么是江湖头面人物,要么外形俊朗,要么有在朝廷任职经历,扮演有钱、体面的客商也比较合适。

图片

《金圣叹批评本水浒传》插画。

草莽气质更重的燕顺、刘唐、杜迁、宋万,组成第二组,要在法场假装摆弄枪棒。燕顺曾经做过清风山大寨主,有当“一把手”的经验,管理能力丰富。因此,明明是刘唐上山更早、资历更老,晁盖还是把燕顺放在第二组的首位。这也从侧面说明晁盖此时用人比较公平,没有任人唯亲,不会因为刘唐是嫡系就让他当头。

第三组是假扮挑夫的朱贵、王英、郑天寿、石勇。这个安排也很有意思。朱贵是梁山元老之一,与杜迁、宋万都属于王伦时代的头领,但晁盖没有安排朱贵与杜迁、宋万一组。事实上,后来梁山点将,也基本不会让他们一同行动。拆散、打乱原来的派系,进行人员的重组,是人事管理的常见思路,这也有利于防止出现“小圈子”。

《水浒传》隐藏的人情世故,在这类细节里多有体现。若读得不仔细,也就跳过了,而细品之下,寥寥几笔,堪称微言大义。朱贵虽然武功不行,却洞悉世事人情,也有带团队的能力,因此晁盖安排朱贵带着其他上山较晚的头领劫法场。

第四组是装成乞丐的阮小二、阮小五、阮小七、白胜。三阮是晁盖的心腹之人,虽然白胜做过一些不靠谱的事,也没多大本事,但毕竟也是老相识。让三阮带着白胜一起去劫法场,应该是晁盖很放心的一组,从忠诚度和战斗力来说,是问题不大的。此时三阮还经常一起行动,足见晁盖对他们的信任和重用。

当然,这样的安排也不能说是完美的,因为缺少一个“爆点”,特别是在法场上,除了花荣的弓箭,很难发挥远程攻击的作用。幸好及时出现了李逵,他成为劫法场故事里的“爆点”,不仅救下宋江,还将叙事推向小高潮,堪称《水浒传》里的绝妙情节。

图片

《金圣叹批评本水浒传》插画

图片

宋江点将,比晁盖还要仔细、讲究——当然,在根本上,是施耐庵要塑造一个比晁盖更有心机、更有大局观的主角。宋江上梁山后,晁盖就基本上不下山打仗了。宋江第一次点将,是一打祝家庄的时候:

除晁盖头领镇守山寨不动外,留下吴学究、刘唐并阮家三弟兄、吕方、郭盛护持大寨……将下山打祝家庄头领分作两起:头一拨宋江、花荣、李俊、穆弘、李逵、杨雄、石秀、黄信、欧鹏、杨林,带领三千小喽啰,三百马军,披挂已了,下山前进;第二拨便是林冲、秦明、戴宗、张横、张顺、马麟、邓飞、王矮虎、白胜,也带领三千小喽啰,三百马军,随后接应……

——《水浒传》第四十七回《扑天雕双修生死书 宋公明一打祝家庄》


宋江的意思很明确,让晁盖和他的嫡系在梁山看家,由宋江带着自己的亲信去打仗。此时宋江刚上梁山,急需一场独立指挥的胜仗来增强威望。这并非是阴谋论或厚黑学的说辞,阅读名著确实要避免这类不必要的“脑洞”,但完全脱离人情世故来品读《水浒传》,恐怕也低估了施耐庵的社会洞察力和精致强大的设计能力。宋江在此几乎是公开与晁盖嫡系人马的差异了,几乎只带着那些因为自己而投奔梁山的好汉去打祝家庄。

当然,这里面有两个特例,一个是林冲。因为林冲此时是梁山战力最强者,不带林冲,很有可能吃败仗。这也说明,宋江虽然看重培养自己的嫡系人马,但依然会重用林冲这样的非嫡系却能力超强的人。

另一个是白胜,宋江之所以要带上白胜,则有凑数之嫌,恐怕也是因为白胜在晁盖那里也谈不上是多么受宠的人,带不带都无所谓,便顺便带上他了。这样正好,第一组不算统帅宋江,有9人,第二组也有9人,每组带上三千小喽啰,可谓整齐划一,有条不紊。

图片

《水浒传》原版绣像图

图片

再看宋江打呼延灼时的点将:

宋江当日分拨十队步军人马:刘唐、杜迁引一队,穆弘、穆春引一队,杨雄、陶宗旺引一队,朱仝、邓飞引一队,解珍、解宝引一队,邹渊、邹润引一队,一丈青、王矮虎引一队,薛永、马麟引一队,燕顺、郑天寿引一队,杨林、李云引一队。这十队步军先行下山,诱引敌军……再叫花荣、秦明、李应、柴进、孙立、欧鹏六个头领,乘马引军,只在山边搦战……

——《水浒传》第五十七回《徐宁教使钩镰枪 宋江大破连环马》


这次是细分多个小队出击。每两人一队,这两人要么是兄弟,如解珍和解宝,要么是比较熟悉的老兄弟,如燕顺和郑天寿,还有王英和扈三娘这对“夫妻档”。花荣、秦明等战力强悍者带队,连大财主柴进、李应也要跟着去,而且排名在花荣、秦明后面,由此可见宋江心机之深。

要论上梁山前的社会地位,柴进、李应都比宋江高得多。要论对梁山早期的贡献和江湖声望,柴进也不亚于宋江。但宋江很显然更重用战力超强的头领,而对那些与自己角色性质相似的人物,则或明或暗地打压。

当然,说到底,这都是作者的安排,施耐庵或许只想塑造宋江的统帅形象,哪怕柴进、李应也是很好的管理者,也尽量避免他们展现这方面的才能,而是去与花荣、秦明等人“比较”武力。柴进、李应上梁山前后的角色性质、形象特色的转变,也是《水浒传》在人物设计上的一条暗线。

图片

图片

后面还有晁盖怒打曾头市时点将情节:晁盖要亲自去打曾头市,宋江苦劝不止,只说“哥哥是山寨之主,不可轻动,小弟愿往”,但晁盖去意已决,非要亲自带兵,让宋江留守山寨:

晁盖点哪二十个头领?林冲、呼延灼、徐宁、穆弘、刘唐、张横、阮小二、阮小五、阮小七、杨雄、石秀、孙立、黄信、杜迁、宋万、燕顺、邓飞、欧鹏、杨林、白胜。共是二十一个头领,部领三军人马下山,征进曾头市。

——《水浒传》第六十回《公孙胜芒砀山降魔 晁天王曾头市中箭》


此时晁盖非常生气,自己这个寨主位置几乎要被宋江“架空”了。多数梁山头领都是宋江带上山的,晁盖的嫡系人马很少,而且战力强的不多。

晁盖这次出征,把刘唐、三阮等心腹之人都带上了,连白胜都带上了,但还是不够,需要再带几个战力强悍的大将。林冲是晁盖最信任的大将,再带上刚上山的朝廷降将呼延灼,会比较有安全感。

值得注意的是,同样战力强悍的角色——秦明、花荣,以及李俊、张顺等水军头领,就因为是宋江的嫡系人马,晁盖故意一个也没带。

如果真的要“踏平曾头市”,不带秦明、花荣等猛将,确实说不过去,但施耐庵就是要这样设置,几乎是在明示读者:晁盖与宋江分庭抗礼是迟早的事情,矛盾几乎公开化了。然而,《水浒传》的绝妙之处,就在于晁盖很快就在曾头市中箭而死,他死得“正合适”,在文本叙事上避免了好汉形象坍塌与梁山主线分裂,让故事可以继续合理地延续下去。

图片

图片

晁盖死后,宋江可以更加大胆地点将排兵了。不久之后,宋江打北京城,又有一次点将:

第一拨当先哨路,黑旋风李逵,部领小喽罗五百……中军主将,都头领宋江,军师吴用……只留下副军师公孙胜,并刘唐、朱仝、穆弘四个头领,统领马一步军兵,守把山寨三关。水寨中自有李俊等守把,不在话下。

——《水浒传》第六十三回《宋江兵打北京城 关胜议取梁山泊》


宋江的嫡系人马几乎都上阵了,梁山新降服的将领也带上不少。但晁盖的嫡系人马,此时已经边缘化了,武功不错的刘唐,竟然与公孙胜一起留守山寨,连三阮的名字提都没提,水军已经彻底被宋江心腹李俊掌控,三阮成了李俊的“背景板”,实在令人唏嘘。

值得注意的是,朱仝也被安排留守山寨。他武功不错,与宋江关系也很好。这是为什么呢?之前梁山为了迫朱仝上山,竟然让李逵害死了小衙内,逼得朱仝无路可走。朱仝知道李逵是凶手,一直要让他偿命,虽然后来经过调解,但朱仝内心的气恐怕也无法消除。虽然已过了一段时间,但宋江恐怕还是担心朱仝怨恨李逵,便尽量安排朱仝不与李逵一起出现——施耐庵心思之细腻,设计之周密,由此可见一斑。他前面埋下的伏笔,在后文一定会显出来,从点将细节上,就能看出不同角色之间关系的细微变化。

图片

《水浒一百单八将座次表》

还有宋江打曾头市时的点将安排,这次安排的玄机在于卢俊义、燕青。尽管卢俊义在小路等候,但歪打正着,还是活捉史文恭了,可谓天意。

后面还有宋江打东平府、卢俊义打东昌府时的点将情节。卢俊义此时已经是梁山实际上的副统帅,那些不是嫡系人马的头领,宋江就分给他使用了。

在征方腊时,宋江和卢俊义则经常分兵。囿于篇幅限制,在此不再赘述。若深入分析,每次点将都有不少值得玩味的地方。简单分析,或可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更多细节内涵,或作者的明示或暗示,都值得进一步展开细说。


- 经典推荐 -

水浒传封面.png

《金圣叹批评本水浒传》

著者:[明]施耐庵

评点:[清]金圣叹

校点:罗德荣

岳麓书社 2024年1月出版

01

作者简介

/ 施耐庵 /

元末明初文学家,本名彦端,字肇瑞,别号耐庵。博古通今,才气横溢,举凡群经诸子,词章诗歌,天文、地理、医卜、星象等,无不精通,35岁曾中进士,后弃官归里,闭门著述,搜集整理关于梁山泊宋江等英雄人物的故事,写成“四大名著”之一《水浒传》。

/ 金圣叹 /

名人瑞,字若采,明末清初文学批评家。经他评点过的小说、戏曲,在当时几乎“家置一编”。金圣叹以《庄子》《离骚》《史记》《杜工部集》《水浒传》《西厢记》为“六才子书”,并加以精妙批评,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

02

内容简介

《水浒传》是明初施耐庵创作的章回体长篇小说,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塑造了一群性格鲜明、光彩夺目的传奇英雄:果敢刚烈的武松,粗鲁质朴的鲁智深,仗义干练的宋江等。

《金圣叹批评本水浒》是明末清初文学批评家金圣叹评改后的版本。他以文学家的眼光对《水浒传》进行脱胎换骨的改造,并加以精到评点。金圣叹的评点是中国古典小说评点的一座高峰,开创后世点评范本,影响了毛宗岗批评《三国演义》、张竹坡批评《金瓶梅》、脂砚斋批评《石头记》。与通行本相比,批评本融评语于故事之中,评者适时发表的独到论见,随书提点的文本妙处,都为读者提供了一种全新的阅读体验。

03

名家推荐

(《水浒传》)不仅是中国长篇史诗的开创者,也是此后继之而起的描写历代农民起义的章回演义体小说都未能达到的光辉典范。——著名文艺评论家 李希凡

(我)觉得这是一部伟大的作品,不愧金圣叹称之为第五才子书,可以和庄、骚、史记、杜诗并列。我一读,再读,三读,不忍释手。——著名作家 梁实秋

来源:红网

作者:黄西蒙

编辑:陈晓丹

本文为论道湖南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ldhn.rednet.cn/content/646842/58/14179976.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论道湖南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