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好评中国:亿万网民共赴的主流叙事

来源:红网 作者:王小杨 编辑:唐盈 2024-06-15 09:48:11
时刻新闻
—分享—

640 (1).gif

□王小杨

6月14日,2024“好评中国”网络评论创享会在星城长沙举行,2023“好评中国”网络评论大赛结果也随之发布。

8.8万余件网络评论作品,超34亿次阅读量,十余万条网民跟评,超510家国内媒体报道……2023年的这些数据,让“好评中国”继续成为备受关注的网络词汇之一,也从时间维度,成就了一次新时代网络评论发展的审视与跨越。

640 (2).png

6月14日,2024“好评中国”网络评论创享会在长沙举行。

如同一束光点亮另一束光,一滴水融入另一滴水,数万件网络评论作品足以照见亿万“小我”背后的无比辽阔,更呈现出一幅共赴新时代新征程的美丽画卷。

在这幅以评论为名的波澜壮阔的画卷中,点点星火辉映,正砥砺着每一位网民评中国、信中国、爱中国的主流叙事。

扎根现实,生动诠释真理的力量

网络评论应是什么样的?从“好评中国”作品中,或可提炼出一个参考答案:立足现实土壤,实现故事转化,诠释真理力量。

首先,理论源自实践,评论的本义也是面向现实。

从马克思批判德国唯心主义哲学的爬梳中,自然可得出,脱离了具体的现实的人的物质生活生产实践,那所谓的哲学也就谈不上改造世界的价值指向了。

回到“好评中国”这项赛事上,不论职业、不设门槛,是为了给广大网民打造一个参与宏大叙事的平台,也旨在从那些“沾露珠”“带泥土”“冒热气”的鲜活话语里,探寻诠释中国式现代化的时代密码。

当扎根现实生活,“踏着人生社会的实际说话”,锤炼出“有我之境”,接上作者与读者的“情感之线”,网络评论更显真切而引发共情。如一件视频作品以朴素画面,展示了教师、医生、环卫工等各行业普通人,他们日常里的平凡坚守,朴素无华却也感染了网民。这些源自现实观察的真切体悟,何尝不是照亮你前路的星光与浸润他人的甘露。“好评中国”里这类以网民视角感受真实生活、感知时代发展的作品有许多。

无论是事件论说,还是理论解读,网络评论拥有触动人心的魔力,就是因为超越了纯粹说理的“套路”,或是故事化传递了观点。

“好评中国”不乏这些故事化传播党的创新理论的例子。

譬如,从“博物馆热”成文化现象的解读,折射出“何以中国”的文化自信;从《长安三万里》热映的剖析,可窥见“文化+科技”融合创新理念背后的精彩;从江豚来了使生态文明“美了美了”的描绘中,映照出“两山论”背后人与自然的和谐。

640 (1).png

“好评中国”聚集了文化传承等诸多话题。图为长沙博物馆里,小朋友体验“文物修复”。(图源:长沙博物馆)

譬如,从“人间烟火气,最抚凡人心”的述说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跃然纸上;从以“办不成事”反映窗口、“小板凳议事会”“把办公桌搬进小区”为选题的评论中,可感知引领基层治理的真理力量。

譬如,一件聚焦解码中国式现代化之图景的作品,一些沿线国家因“一带一路”倡议发生了深刻变化的历程,以一个个工程项目改善当地居民生活状况的细节,弘扬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核心价值……

这些作品告诉我们,所谓真理的力量,并非藏身于深奥的理论阐述中。好的评论,也并非从概念到概念的纯粹论证,而是起笔于脚下,蕴藏于气象万千的现实生活。理性与情感兼具的叙事方式,紧贴生动现实,润物细无声,无疑给了网络评论更多生机。

“好评中国”成为亿万网民主场,这的确为全媒体时代丰富党的创新理论的传播语态,打开了一扇窗。它所展示的,是无数富有时代气息的小细节,正汇聚成生动诠释中国式现代化实践的大故事。

理性论评,全景呈现奋进的中国

你怎样,国家就怎样。激浊扬清需要广大网民多些理性思辨,讲好中国故事更需要人们薪火相传,而结成命运的共同体。

从大国重器到中国速度,从诗词中国到乡野中国,“好评中国”选题内容广,展示了各行各业新实践,以及民众生活新变化。如文化传承上,“敦煌女儿”樊锦诗,何以又一次让人感动?这一发问,道出了樊锦诗与莫高窟60年的情缘,彻底奉献于敦煌保护研究事业的精神,正影响越来越多的人;如科研创新上,有作品以解锁“一粒种子改变世界”中的“精神密码”,论述了袁隆平院士及团队大胆探索、勇于突破的奋进精神,正成为广大科技工作者勇攀高峰的动力。还有杭州亚运会、贵州村超等热点话题,点缀了斑斓多彩的“好评中国”。

640.png

漫评作品《聚焦数字文明尼山对话:假如孔子在现场》荣获2023“好评中国”网络评论大赛漫画评论类优秀作品。此图为该作品的局部。

从祖国心脏到西南边陲,从北上广深到偏远乡镇,“好评中国”参赛者遍布全国,以评为媒勾勒出大美山河。来自全国各省市区的数万名参赛者,就地取材,以小切口、微镜头,挖掘新时代发展背后的密码。譬如,一位山东参赛者,以切身体会剖析了淄博何以一次又一次出圈的深层逻辑;一位湖南参赛者开启了一场湖湘文化“云”游记,让我们惊喜于爱晚亭这一浪漫之地与网红IP的亲密接触;一位新疆参赛者以致敬的姿态,讲述了护边员在荒凉如洗的戈壁滩上倾注无悔青春……

从大学生到上班族,从普通百姓到行业专家,“好评中国”不论年龄也无关界别,旨在打造一个开放的“朋友圈”。教师、村干部、医生、铁路职工、景区工作人员、创业者……不同行业的人们,从所关注的领域出发,发出自己的心声。譬如,一位街道工作人员和一位青年大学生合力,讲述了“沙洲女儿”的故事,呼吁把“半条被子”的温暖传递下去;一位初中老师从教育视角,看到了“天宫课堂”为青少年插上圆梦翅膀的现实意义;一位村干部认为,乡村振兴要有“田秀才”也要有“乡创客”,他甚至提出了培育专业技能人才的切实办法;一位铁路员工,点赞“中欧班列”点亮“新丝路”……无论哪个行业,无论哪个岗位,都可以“从我出发”,讲好时代变迁中的新实践新变化。

亿万“小我”所站立的地方,就是欣欣向荣的中国。当数万网民理性论评,以逻辑与事实的力量,传递全社会期待的主流价值,全景呈现出的更是一个气象万千的奋进中国。

汇聚星火,砥砺共赴伟大的复兴

一个观点启发另一个观点,一个网民影响另一个网民。我们说“好评中国”是网民共赴的盛大的主流叙事,更在于它丰富了一篇评论的内涵,拓展了一场赛事的价值。

从“好评中国”里,我们感知到,评论写作是有生命力的,体现于一个人的美学追求。在开放的评论写作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方法论。在“好评中国”的线下活动中,评论界的专家、作者代表踊跃分享体会。大赛连续两年推出“网络评论方法论”专题,邀请评论界专家学者、媒体评论负责人及作者代表撰文,分享网络评论写作的方法、经验。如今专题推出近30期,每一次探讨与分享都引人关注,如“给‘道理’减减肥”“观点也是‘肉’做的”“公共性是网络评论的底色”“‘共情’是新闻评论永远的流量密码”“守护评论写作的初心”等观点,引发了许多论者共鸣。

从“好评中国”里,我们感知到,人民群众始终是真正的主角,他们思想的火花,如经纬交错散布于网络。围绕“好评中国”的作品展播、系列报道,一时应者云集,收获了数十亿次的点击。正是散布于主流网站及自媒体平台的无数网民跟评,一砖一瓦构筑了网络民意大厦。一位网民跟评说,谁说站在光里的才算英雄,一声呼喊一句“北京明白”,生活中总有专属于每位孤勇者的故事。一条条网民跟评,势如汇聚的点点星火,将不断激发共赴伟大复兴的前行动力。

QQ浏览器截图20240615085343.png

视频作品《年轻人问世界》获评2023“好评中国”网络评论大赛视频评论类优秀作品。此图为作品截图。

从“好评中国”里,我们感知到,要读懂中国,须强化主流表达。以“好评中国”之名,数百家国内主流媒体顺势而为,推出青年漫评、锦言锦句等一系列海报、评论,围绕重大节点,聚集文化传承、主题教育等诸多话题,以及好评中国·走进湖南等品牌项目,成就了一次次“热辣滚烫”的媒介传播。正如有媒体评论说,一件件明晰洞见、独到创见、卓著远见的作品,饱含热情与温度,更生动、更全面、更深刻地呈现在我们的面前……在读中国、评中国、信中国的过程中,壮大了主流价值的舆论版图,汇聚起奋进新时代、谱写新篇章的磅礴力量。

2024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网络强国战略目标提出10周年,也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以高质量发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关键一年。“好评中国”如何继续于融媒时代守正创新,紧紧团结亿万网民,完成一场以真理之力引航中国式现代化的主流叙事,这应是立足时代大势、聚焦中国之进而破阵出圈的题中之义。

再出发时,新浪潮奔涌不息。面向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总有一个故事,会让你心潮澎湃;也总有一个观点,会引领你与壮丽时代同频共振。我们期待“好评中国”以事实的力量、观点的力量、思想的力量激荡家国情怀,以汇聚点点星火共奏时代强音,在理性论评中画好网络同心圆,砥砺共赴伟大复兴的坚定信念。

来源:红网

作者:王小杨

编辑:唐盈

本文为论道湖南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ldhn.rednet.cn/content/646840/59/14002127.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论道湖南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