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超杰(中南出版传媒集团)
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古往今来,国以才立,政以才治,业以才兴。事业发展,关键在人。人才资源作为创新活动中最为活跃、最为积极的因素,对于发展新质生产力至关重要。打造高素质实用性创新型人才队伍,一在吸纳,二在培养,三在激励。
人才引进,政策为先
要多途径遴选“高精尖缺”科技人才,多引进高层次人才,为发展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提供新动能,并建立高素质人才“蓄水池”,确保源源不竭的动力。要进一步出台人才引进相关政策文件,提出强化高技能领军人才培养、筑牢产业技能根基、建设高水平技能生态、营造技能人才乐业氛围等一系列创新举措。要聚焦重点产业、重点项目,既要为人才发展提供平台,又要切实保障人才待遇,完善要素参与收入分配机制,激发劳动、知识、技术、管理、数据等生产要素活力,更好地体现知识、技术、人才的市场价值。为加快“三高四新”战略实施,建设现代化新湖南,湖南省把握战略主动,打造八方来才的“聚能环”。高层次谋划人才战略,高精度储备人才队伍,全方位畅通引才渠道,品牌化人才虹吸效应。坚持“量身定制、一人一策”,善于发现人才,分层次、有计划、有重点地引才育才,不断集中湖南优势资源,着力建设吸引和集聚人才的平台。
人才培养,多管齐下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加速演进,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进而提升核心竞争力,迫切需要培养复合型拔尖创新人才。要持续深化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的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注重高等教育综合改革试点工程建设,注重教育系统在构建人才自主培养体系、深化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方面的改革和创新。从政府层面来说,要大力支持省内高校培养“高精尖”人才。充分发挥高校和科研院所在培养创新型人才方面的主力军作用,瞄准前沿行业和新兴产业,聚焦原创性、颠覆性、前沿性技术,围绕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布局建设未来产业,着力培养复合型人才。政府要在政策配套、资金投入、项目立项、学科建设、科研攻关、成果转化、校企合作等方面,进一步加大倾斜支持力度,推动建立一批特色鲜明的世界一流大学。从高校层面来说。要根据市场需求和用户体验,依据最新科技发展新趋势,优化高等学校学科设置、人才培养模式,争取让高校学科设置与市场接轨、与技术对接、与产业衔接,为发展新质生产力培养急需人才。要改革人才评价机制。树立以立德树人、科研创新、社会服务为主体内容的综合评价导向。杜绝“一刀切”评价,要建立基于高科技青年人才优势特点和成长规律的多维度分类评价制度。不断完善个人贡献评价机制,积极推进职称制度、科技奖励制度、项目评审制度中人才评价方式改革。用好人才就是对人才的最好培养方式。湖南省在青年人才培养上,放手让他们在服务国家战略上唱主角,为青年人才施展才华提供广阔舞台,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更高层次上支持和吸纳青年人才,创造条件让青年人才面向经济社会主战场,成为服务国家战略的骨干力量和生力军。
人才激励,多措并举
进一步优化人才成长生态环境,树立“大人才观”。多渠道、多举措、多手段努力为人才成长提供更好的环境,构建英才辈出的“生态圈”。不仅在物质激励方面要到位,而且在精神激励方面更要兼顾。重点是完善高科技青年人才的激励机制。着力激发青年人才的内生动力,设立不同类别不同层次的专项托举计划,对具有突出创新能力和发展潜力的青年人才给予超常规支持。改革科研业绩激励制度,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资金、机制、分配三管齐下,加大对青年人才的创新激励力度。全力为高科技青年人才贯通“服务链”。以强化保障和服务为重点,在人才的子女就学、住房保障、医疗保健、金融服务等方面为人才激励解除后顾之忧,切实解决好他们的“急难愁盼”问题。2022年8月,长沙市委办公厅、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了《长沙市激励关怀“长沙工匠”政策措施》。16条“干货”十足的激励措施旨在深入推动全市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走深走实,吸引更多优秀产业工人汇聚长沙、扎根长沙、建功长沙。
人才是第一资源,人才既是创新的发动者,也是技术应用的实践者,更是制度改革的推动者。要按照新质生产力发展要求,全方位引进、培养、激励人才,倾心引才、悉心育才、真心爱才。进一步厚植人才成长土壤,激发人才创新创造活力,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汇聚强大人才支撑,为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大动能。
来源:红网
作者:李超杰
编辑:唐盈
本文为论道湖南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