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向锦
近日,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全体大会第25届会议公布了2023年“最佳旅游乡村”名单,我国江西篁岭村、浙江下姜村、甘肃扎尕那村和陕西朱家湾村入选。这些“最佳旅游乡村”,正是“千万工程”推进乡村振兴的生动例证,不仅展示了“千万工程”在助推乡村振兴中的重要性和有效性,也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借鉴和启示。
“土墙房、烧木炭、半年粮,有女莫嫁下姜郎”。曾经的下姜村地处偏僻、交通闭塞,非常贫穷,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辗转来到下姜村调研,指出要开展布局优化、道路硬化、村庄绿化、路灯亮化、卫生洁化、河道净化的“六化”建设。“农家乐、民宿忙、瓜果香,游客如织来下姜”,在实施“千万工程”建设美丽乡村中,下姜村率先垂范,勇打头阵,实现了从贫困村到最佳旅游乡村的蜕变。
将绿色发展理念融入“千万工程”。“千万工程”将生态保护放在首位,推动乡村旅游发展,坚持绿色发展理念,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利用。“最佳旅游乡村”无不是借此实现了村庄环境的优化和生态资源的盘活,为发展乡村旅游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乡村全面振兴,产业兴旺是前提,生态宜居是关键。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期间强调,整治农村人居环境、建设乡村,要跳出就人居抓人居、就建设谈建设的思维束缚。要考虑农民的实际需求,充分尊重农民意愿,满足农民对美丽家园和美好生活的追求,将村庄整治与绿色生态家园建设紧密结合起来,同步推进环境整治和生态建设。
将乡村历史文化融入“千万工程”。“千万工程”注重挖掘和传承乡村文化,将传统文化与现代旅游相结合,打造具有地域特色的旅游产品。只有以文化为载体深挖乡村民俗特色、非物质文化遗产,才能提炼出各个乡村独有的特色,有力推进乡村振兴可持续发展。乡村是孕育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沃土,把乡村历史文化和当下深化推进“千万工程”的生动实践紧密结合起来,既能为“千万工程”注入精神力量、增添人文情怀,更能赓续历史文脉、谱写新时代乡风文明。
将农民增收致富融入“千万工程”。“千万工程”以实现共同富裕为目标,通过发展乡村旅游等途径,推动农民增收致富。如下姜村,就通过发展乡村旅游,实现了村民的共同富裕,提高了村民的生活水平和幸福感。持续深化“千万工程”,要从“千村示范、万村整治”逐步迭代升级至“千村精品、万村美丽”和“千村未来、万村共富”。“千万工程”最终是富民工程,让农民过上高质量的富裕生活就是推进“千万工程”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我们要因地制宜,大力开展以乡村旅游为依托的特色乡村建设,不断把农村丰富的生态资源转化为农民致富的绿色产业,构建起“绿水青山”孕育“金山银山”的有效机制。
来源:红网
作者:陈向锦
编辑:陈晓丹
本文为论道湖南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