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娇慧
近日,省委书记沈晓明主持召开省委常委会(扩大)会议暨全省“走找想促”活动第四次调研情况交流会,提出要把“四下基层”的要求贯穿“走找想促”全过程。广大党员干部要不断增强走基层的脚力、找问题的眼力、谋事情的脑力,把党的优良传统转化为推动工作的长效机制,推动第二批主题教育走深走实。
以“跋山涉水”的脚力深入一线调研。现实工作中,部分干部习惯于“开着小车跑、隔着屏幕看、临走说声好好干”,走“经典路线”,看“花瓶盆景”,不仅调查不到实情、发现不了问题、研究不出成果,更使得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盛行。我们必须深刻认识到,调查研究能否得实情、见实效,关键在深入与否。我们要深入基层一线,用好“屋场会”“围炉夜话”“锣鼓一响 理论开讲”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亲自去现场看、当面聊、直接问,在做好政策宣传的同时,摸准实情,听到真话,打破砂锅问到底,追根溯源查症结,“对症下药”切除病灶。要汲取群众智慧,找到“草根”老师,寻找“民间”办法,将群众的“土药方”总结出来、反映上去,使各项决策部署集民智、汇民意、得民心。
以“见微知著”的眼力找准关键问题。毛泽东的寻乌调查、陈云的青浦调查、邓小平的江浙沪调查等都是做好调查研究的典型。广大党员干部要坚持问题导向,围绕中心工作抓重点,考虑决策需要、形势需要抓热点,关注群众关切抓难点,确保哪里有问题就到哪里去,有什么问题就调研什么。要坚持实事求是,主动约访接访,主动到矛盾集中、问题突出、情况复杂的基层单位“解剖麻雀”。要坚持攻坚克难,开展现场办公,防止“眉毛胡子一把抓”,透过现象看本质,把问题、根源、规律找准,举一反三、由点到面,以“解剖一个问题”推动“解决一类问题”。
以“研精毕智”的脑力突出成果转化。人民群众的问题是否得到解决,影响本地高质量发展的瓶颈是否突破,实现“三高四新”美好蓝图的经验是否得到有益探索,是调查研究工作的重点。广大党员干部要有始有终做好“后半篇文章”,以滴水石穿的耐心、百战不殆的韧劲和不负众望的使命感,从“会场”到“现场”,确保件件有落实、事事有回音。要反复研究,敢于打破思维定势和路径依赖,由表及里把现象看透,抽丝剥茧把本质看清,使提出的方法措施符合实际、思路清晰、操作科学。要自觉在大局下思考、在大局下行动,将可行做法经验化、分散探索系统化、成功措施制度化,为实现“三高四新”美好蓝图探索经验,贡献智慧。
来源:红网
作者:文娇慧
编辑:陈晓丹
本文为论道湖南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