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柔性引才的种子,长出醴陵“于斯为盛”的“人才森林”

来源:红网 作者:姜媚 编辑:唐盈 2023-05-30 16:02:31
时刻新闻
—分享—

图片1.png

“国家高层次人才服务行——走进湖南醴陵”启动仪式。

□姜媚

5月25日,“国家高层次人才服务行——走进湖南醴陵”活动启动。17位来自各领域的高层次人才专家走进醴陵企事业单位,为当地产业创新发展会诊把脉、传经送宝。这是醴陵“柔性引才”内涵的再一次延伸和升级。“柔性引才”已经成为醴陵这座古老又年轻的工业城市打造“人才森林”的优质种源。

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这种需要就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

回溯发展轨迹,对一个中部省份的县城来说,引才留才可供借鉴的经验实在不多,与大城市相比存在的资源差距,导致“人才鸿沟”。“人才鸿沟”投射到现实最明显的表现就是老百姓的需求得不到有效满足。就好像曾经的醴陵,本地就诊率仅有88%,很多患者为了挂上省会大医院的号,天不亮就得乘坐“拼的”出发。来自需求端对人才的巨大需求和渴望,促使醴陵做出转变。

图片2.png

2016年,醴陵打出“乡情牌”,开展“湘雅乡情·专家醴陵行”活动,邀请湘雅医院25名醴籍专家组团回乡轮班、坐诊、教学。“摸着石头过河”的醴陵,在探索中找到了适合自己的人才发展路子,那就是“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理念,种下了一颗名为“柔性引才”的种子。

以医卫领域为示范,柔性引才的种子播撒向其他领域,覆盖醴陵发展的方方面面。此次来醴的17位国家高层次人才涵盖农业、医卫、材料科学、智能制造、陶瓷、烟花等领域,他们与醴陵的企事业单位面对面洽谈,围绕技术攻坚、升级转型、资源整合、人才培养等具体问题,实地指导,帮助解决实际困难。

图片3.png

种子能落地生根,说到底还是要找到适合的土壤。

经济发展与人才工作是一体两面,增强对人才的吸引力,就必须坚定不移加快产业转型升级。以陶瓷产业为例,醴陵陶瓷产业集群年产值超700余亿元、从业人员20余万人,已成为、市、县三级重点优势产业链。这只是醴陵硬实力的一个缩影,蓬勃向上的发展态势孕育了涵养人才的土壤,不断吸引着人才纷至沓来。

项目带来的人才红利,有时比政策手段成效更有用。今年1-3月份,醴陵签约引进亿元以上项目8个,湘商回醴投资新注册企业10家,实际到位资金12.52亿元,为地方发展注入了强劲动能。

醴陵将人才工作的“准心”,瞄准高质量发展的“靶心”,以产业集聚人才,以人才激发创新,以创新托举产业。

良好的生长环境,则赋予每一粒种子长成参天大树的可能。

人才的流动和发展自有其规律,我们不能违背这种规律性,但可以通过打破流动限制,破除发展瓶颈,构建起“近悦远来”的良好生态。这就需要在保证市场发挥决定性作用的前提下,从供给侧入手,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用有形之手全方位护航种子的发芽和成长。

从“硬件”和“软件”两方面提升服务保障水平,除去人才后顾之忧。一方面,醴陵打造“一对一”服务品牌,层层推动人才工作责任落实。另一方面,通过建立以“人才绿卡”为统领的“1+4+5”人才服务体系,免去人才后顾之忧。

图片4.png

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森林也不会一夜长成,但每一片森林都是从一粒种子开始的。

有效的引才模式,要发挥高效的倍增效应,在于形成长效的政策机制。也就是说不能只热衷于“质变”的突破,更要注重“量变”积累的过程。

等待“柔性引才”的种子长成大树,贵在坚持,胜也在坚持。于是我们看见,“湘雅乡情·专家醴陵行”进行八年来,“人才圈”扩大到全省15家重点医院的217名专家,惠及湘赣两省群众12万余人,直接为群众减少医疗费用3600余万元。“梦想助跑堂”系列活动三年来组建醴籍名师团68人、名师工作室33个、对口帮扶学科项目30个。“渌江讲坛”常态化举办四年来累计邀请88位国内知名学者、专家开坛讲学,并先后承办“湖南作家醴陵行”“湖湘音乐名家醴陵行”等大型活动。

今天的醴陵,经过时间的长期沉淀,依托持之以恒地播种、浇灌,充分浸润着一颗颗种子长成参天大树,一颗颗大树汇聚成广阔森林,以人才战略质变的突破实现经济发展新飞跃。第二十二届全国县域经济和社会综合发展百强县排名中,醴陵位列第37名,较之上年进22位。我们期待,随着更多“柔性引才”的种子,长成“于斯为盛”的人才森林,醴陵迈进县域经济“千亿时代”的征程也将迎来更新的飞跃。

来源:红网

作者:姜媚

编辑:唐盈

本文为论道湖南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ldhn.rednet.cn/content/646749/74/12704944.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论道湖南首页
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