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激发文化赋能乡村振兴新活力

来源:红网 作者:蒋子东 吴刚华 编辑:唐盈 2023-05-16 17:31:50
时刻新闻
—分享—

ec6460f5-bbc8-46.jpg

□蒋子东 吴刚华

5月15日,湖南省委书记沈晓明在益阳清溪村调研时强调,要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坚持以文铸魂,推动文旅融合,让乡村宜居宜业、群众富裕富足。

文化是乡村振兴的灵魂和根脉,是一个地方独有的特殊资源,也是最吸引人,卖点最大、流量最大的特殊资源。推动乡村振兴文化赋能是根本和保障,从大的角度看,向乡村文化要发展点,不仅能为人民群众提供丰富多彩的精神文化生活,也是在激烈竞争环境中为乡村赢得发展优势的突破点。以文铸魂、以文塑旅、以旅彰文,让人们“富脑袋”“富口袋”,方能打造出“环境美、产业旺、文化兴”的富民惠民乐民新业态,乡村振兴的幸福感、获得感才能得到根本提升。

激活文化赋能关键点在于加强文化资源挖掘和保护,守住“主战场”。沉睡的文化资源没有意义,多方途径加强乡村文化资源的保护和利用才能焕发其价值。从利用的角度看,加强遗留文本文物的修缮和乡村农耕文化的传承与保护势在必行。要让具有经济、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的农耕文化资源得到有效保护、利用和传承,一是注重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支持非遗传承人、非遗爱好者开展传承传播活动,才能让“活”的文化代代相传。二是加强非遗旅游设施设备建设,开展非遗项目技艺传承,实现生产性转化。同时发挥网络传播、旅游大会等线上线下联动作用,推动传统文化宣传普及融合,在新闻网站、客户端、政务微博、抖音平台开设特色品牌专题专栏、话题,集纳推送权威新闻稿件和网络文化精品,让乡村文化在保护中不断提高知名度。

激活文化赋能突破点在于加强文化资源铸魂和塑形,增强“内生力”。推动政策理论宣传普及,党的创新理论才能随处可见、盈耳入脑,教育引导人民群众筑牢理想信念,坚定信心,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从人民群众身边出发,积极推进移风易俗,积极弘扬时代新风,修订完善村规民约,用良善法治立规明矩,引导群众明辨是非、规范行为,远离封建迷信、算命赌博等恶习,不断提高乡村社会文明程度。深化开展文明创建,以文明创建评比活动促进乡村人文环境、基础设施、基层治理不断提升,叫响荣誉、弘扬正气,让群众学有榜样、做有标杆。在乡村扎实推进中国公民文明旅游素质提升行动,推动形成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深化拓展文明实践,以传说、故事、歌谣、说唱、小戏、谚语、俗语等文艺方式生动活泼宣传阐释主流价值,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内化为群众的精神追求。

激活文化赋能落脚处点在于加强文化资源开发和利用,变为“效益池”。发展经济不讲究方式方法,是行不通的,文化资源转化为经济资源,需根据发展市场形势、发展需求、地方实际的具体情况,积极发展如民宿、采摘、农耕体验等新兴业态。除了注重深入挖掘乡村旅游资源,策划推出历史文化、生态观光、户外徒步、康养休闲、采摘体验、冰雪运动、科普研学等不同类型的乡村旅游产品,以此增强乡村旅游的影响力和竞争力,还需加强文旅融合发展,开展网红经济如直播带货等形式推动文化旅游“流量”集聚,招引具有“文化+”运营经验的社会资本参与本村合作开发、运营、管理等,通过这些措施达到有效提升乡村文化附加值和竞争力的目的。

来源:红网

作者:蒋子东 吴刚华

编辑:唐盈

本文为论道湖南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ldhn.rednet.cn/content/646749/50/12658551.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论道湖南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