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秋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今年“城镇新增就业1200万人左右,城镇调查失业率5.5%左右”,还提出“落实落细就业优先政策,把促进青年特别是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切实保障好基本民生”。
就业是民生之本。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实施就业优先政策,近年来坚持把就业放在“六稳”“六保”之首,我国就业工作取得重大成就。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做好稳就业工作意义重大。要落实落细就业优先政策,努力扩大就业容量,创造和增加收入,改善人民群众生活品质。
高质量发展带动就业。经济发展是扩大就业的基础,是解决就业问题的根本途径。我国经济韧性强、潜力大、活力足,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2023年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步伐更加笃定,将为就业稳定创造良好的条件。要使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过程成为就业持续扩大的过程,使经济结构调整的过程成为对就业拉动能力不断提高的过程。构建有利于扩大就业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培育和壮大新经济,发展新动能;支持吸纳就业能力强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开发更多技能型就业岗位;推动服务业与制造业深度融合,打造更多制造业就业新增长点。
就业举措保驾护航。稳存量、扩增量、提质量、兜底线……当前,各地区各部门不断落实落细稳就业各项政策措施,为劳动者创业就业保驾护航。精细服务,完善稳就业政策措施。中小微企业量大面广,是稳经济的重要基础、稳就业的主力支撑,是保市场主体的重要对象,是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和竞争力的关键环节,但同时又是脆弱群体。继续调整优化援企稳岗政策,特别是加强对中小微企业的稳岗扩岗支持,帮助企业渡过难关、留住“青山”。供需对接,加强就业信息服务。从为农村劳动者、就业困难人员等群体提供帮扶的“春风行动”,到拓展高校毕业生就业渠道的“高校书记校长访企拓岗促就业专项行动”和“万企进校园计划”,就业信息的推送和对接,为劳动者和岗位精准匹配创造了条件。
新就业形态促进高质量就业。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完善促进创业带动就业的保障制度,支持和规范发展新就业形态。当前,随着信息技术迅猛发展,数字化、智能化、信息化的新岗位不断涌现,新就业形态日渐增多,成为吸纳就业的重要渠道。尤其是共享经济、直播经济、数字经济的亮眼表现,增加了大量就业岗位。注重发挥灵活就业和新就业形态的作用,进一步规范和发展灵活就业,增加其对高校毕业生及年轻人的吸引力。落实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政策,促进新就业形态健康发展,拓展就业新空间。
就业是民生改善的温度计、社会稳定的压舱石,也是经济发展的晴雨表。就业稳,则人心定、家庭和、社会稳、国家安。新的一年,大力实施就业优先战略,落实落细就业优先政策,稳就业、保就业的政策红利持续释放,为就业市场送来温暖春风,就业形势总体稳定的目标一定能实现。
来源:红网
作者:向秋
编辑:唐盈
本文为论道湖南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