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予
近日,全国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工作现场会在湖南怀化举行,通报了2022年工作进展情况。截至2022年底,全国易地扶贫搬迁群众就业率达94.46%,较2021年底上升2.54个百分点。易地搬迁脱贫人口2022年人均纯收入达13615元。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党中央的政策好不好,要看乡亲们是笑还是哭。”易地扶贫搬迁是脱贫攻坚的标志性工程,最得贫困群众民心,也最考验各地攻坚能力。对一方水土养不了一方人的地方,易地扶贫搬迁不仅要做好土地空间规划、房屋建设规划,而且要统筹做好产业发展规划、就业和致富规划,以确保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2022年底,全国易地扶贫搬迁群众中有劳动力503.91万人,其中475.98万人实现就业,有劳动力的搬迁家庭基本实现了1人以上就业目标。全力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后半篇文章”,“搬”出安居就业新生活。
就业一头牵着千万个家庭,一头连着地方经济发展走势。搬迁就业“乐”,守住搬迁温暖,源于人到处便是心归处。搬迁是手段,脱贫是目的。搬迁只是一个阶段性的成果,要巩固脱贫成果、增强造血能力,防止返贫,做好后续的扶持和社区管理意义重大、责任重大,这就需要深入细致周全完善后期扶持和社区管理政策措施,努力实现最优政策组合和最大整体效果,加快促进搬迁群众融入安置地。打消搬迁户心存“住着新房子、过着苦日子”的担忧,规避一建了之、一搬了之的尴尬,让幸福生活“美”起来。
提高脱贫质量,需要工作更有深度;巩固脱贫攻坚成效,贵在精准。数据显示,各地围绕安置点累计建成各类配套产业项目2.54万个,农牧业产业基地或园区占建成配套产业项目的46.26%。各地在安置点周边均配套了幼儿园、小学、初中等义务教育基础设施。99.56%的有搬迁后扶任务的县为安置点新配建了卫生室(站),其他县也将安置点纳入了当地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覆盖范围。持续优化服务,让搬迁群众享受发展红利,让搬迁群众留住身稳下心,集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等多种元素于一身,激发内生动力,换来丰厚回报。
就业帮扶,托起稳稳的幸福。怎样确保贫困户“搬得出、稳得住、可发展、能致富”?是如何搬?往哪里搬?搬迁后的生产生活怎么安排?搬后的耕地如何处置?搬到新村后如何融入新村?都是易地搬迁中所必须妥善解决的,在很大程度上更是取决于各级政府的相关帮扶是否到位。立足现状,解民之需,满民之盼,解决好“迁去哪、怎发展”的问题,确保 “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进而“搬”出潜力,“搬”活力,做足“搬”的文章,就能撬动跨越发展的支点,有了好房子,更有了富日子,让新的生活鲜活、饱满。
没有比人更高的山,没有比脚更长的路。巩固脱贫攻坚成效,助力乡村振兴,需要做好扶贫搬迁“后半篇文章”。只有为搬迁群众的各项发展注入可持续的动力,把责任扛在肩上,综合研判、调动各方力量、形成强大合力,方能确保脱贫效果经得起时间检验,交上一份令人满意的答卷。
来源:红网
作者:鱼予
编辑:唐盈
本文为论道湖南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