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文刚
近日,央视网系列长图解《总书记“公开课”》推出《自觉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一课,聚焦总书记关于作风建设的深邃思考和生动实践。习近平总书记曾一针见血地指出一系列占用干部大量时间、耗费大量精力,又助长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问题,要求把干部从一些无谓的事务中解脱出来。
任何一项工作,从制定方案第一步骤,到总结验收最后一关,材料、台账等“痕迹”伴随着整个工作流程。因此,撰写材料、整理台账,适当做一些“痕迹管理”,是一些单位各办、室的重要日常工作;而听取汇报、检查台账也成了一些部门检验下级工作成效的重要抓手。
然而,值得警惕的是,有少数部门和党员干部信奉“材料至上”“干得好不如唱得好”,大搞“精准留痕”。有的工作才刚刚起步,创意还未付诸实施,就急匆匆地整材料、推经验、出政绩,甚至为了总结出经验成绩而片面夸大、过分拔高、无中生有;有的部门平时工作松松垮垮、马马虎虎,毫无成效可言,但应付上级督查考核迎检却很有一套,不管有没有开展过的工作,直接对标对表督导考核清单,一鼓作气地造台账、补记录、留影像,总之“你要看什么、我就有什么”,确保要检查的条款样样齐全、决不漏项。如此“精准留痕”,着实是“煞费苦心”,实际上却可能只是在摆弄“皇帝的新装”,检查人员与被检查对象一起装装样子、搞假落实!
善于对账盘点工作的进展成效,实事求是地总结成绩、推介经验,这于单位、于工作本身都是很重要且十分有必要的。但如果不将主要精力放在工作谋划推动上,思考如何将工作抓好抓实抓出彩,而是本末倒置,脱离实事求是这一根本前提,为了“精准留痕”而一味“涂脂抹粉”、投机取巧,讲得轻是虚荣心作怪,往重了说则是对党不忠诚、阳奉阴违,搞“两面派”。长此以往,必将催生出畸形、虚假、浮夸的政绩观念。材料也好、台账也罢,这些“痕迹”不过是工作开展情况某个方面的佐证。工作成效究竟如何,群众反响到底怎样,是谁也“造”不出来的。毕竟,假的真不了!
要根治“精准留痕”,需以更加科学、严谨的督导考评来不断挤压“假落实”的空间。这远不是提前发一张督导考评清单,再根据材料、台账有没有、有多少,逐条逐项划个勾那般简单。负责组织督导考评的“考官”们不妨带着几个问题深入思考:“工作旨在实现什么目标?围绕实现这些目标该如何科学设置督导考评指标?该以怎样的方式去检验这些指标的落实落地情况?”只有找准了有效抓手,在督导考评中对工作落实情况“精准画像”,不以材料论英雄,不凭台账断优劣,真正弱化“痕迹管理”,才能从根子上纠治“精准留痕”假落实的形式主义!
来源:红网
作者:柳文刚
编辑:唐盈
本文为论道湖南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