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深读|湖南重商的气质与气派

来源:红网 作者:陈晓丹 编辑:刘昱 2023-08-20 22:38:09
时刻新闻
—分享—

图片

□陈晓丹

8月份,“湘商”是高频热词。

先是8月2日,湖南省委书记沈晓明主动上门,在上海主持召开湘商回归座谈会,与江浙沪地区12位湘商企业家面对面交流。“让湘商在湘更吃香”的暖心和诚意,迅速在广大湘商中传递。

这是继民营企业家座谈会、湘商回归企业家代表座谈会之后,沈晓明今年第三次和湘商进行专题会商。

图片

▲8月2日,湖南省委书记沈晓明在上海主持召开湘商回归座谈会。(图片来源:湖南省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紧接着,8月8日,省委书记发出邀约仅6天,近40位在沪湘商组团回到湖南考察,为回湘投资“打前站”。

8月15日,湖南省工商联召开湘商回归工作推进会,“湘商回归”再按快进键。

不独湘商。观潮君注意到,8月12日,沈晓明在长沙与上海市浙江商会会长王均金一行会谈,向浙商抛出了橄榄枝。

热词的背后,传递了湖南重商亲商安商的强烈信号,也意味着湖南已吹响集结号,重塑有别于传统意义的现代化气质与气派。

那么,重商亲商,湖南何所有?湖南何以能?湖南该何为?

湖湘文化革故鼎新的特性,决定湖南必将与时俱进,改变重文、重政、重学的历史惯性,投入时代主战场,开辟重商贾、强经济的新赛道。

湖南何所有?这个问题,可从文化深层寻找答案。

自古以来,受经世致用思想影响,湖南人为家国谋强,为民族谋兴,从文、从政、从军者众,形成“长于考场长于沙场长于官场”的优势。无论是“惟楚有材,于斯为盛”,还是“无湘不成军”,都展现出湖南文韬武略的才情气质和经世济民的豪迈气派。

图片

▲历史上,湖南重文、重政、重学的氛围浓厚。(图片来源:新湘评论)

或许,也正因如此,重文抑商、重政抑商、重农抑商在湖湘者更盛。加之,湖南被称为“四塞之国”,连山积翠,交通不便。既无重商的思想基础,亦无兴商的客观条件。

到清朝时,按乡土地域划分,有晋商、徽商、粤商、秦商等十大商帮,然而并无湘帮之名。这与湖南的商业氛围自古不浓厚脱不了干系,也从客观上造成了湖南政治文化与商业经济不平衡的“跛足”式发展。

新时代视域下,湖南要全面均衡发展,既要坚持重文、重政、重学的历史惯性,也要加快塑造重商贾、强经济的时代气质和现代气派。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百年前新民学会的誓词,昭示着湖湘文化具有革故鼎新、自我进化的内生动力。

今天,我们依然要把握好这一力量,深刻理解从重文、重政到重商的时代发展逻辑,全面释放“闯创干”的创造力和执行力,推动形成以强大经济发展为支撑的“十个手指弹钢琴”的现代化新湖南。

湘商企业家作为现代化建设的“生力军”,内修外学,一方面赓续传统,一方面跳出湖南看世界,形成独具特色的湘商精神。

湖南何以能?应从人的身上找答案。

明末清初之际,江西移民“一个包袱一把伞,跑到湖南当老板”,激发了湖南商贾的内生力量。

当安化商人翻越茶马古道、宝庆商人顺水经商,湘商吃苦耐劳、务实经营的形象,逐渐出现在世人面前,并形成一种地域标签。

图片

▲兴盛于明清时期的洪江古商城,见证了当时的商业繁华。

上世纪九十年代,宝古佬的后代——邵东人抓住改革开放契机,南下广东,聚集发展。攸县、浏阳、涟源等地商人也抱团崛起。湘商成为湖南改革开放的探索者、先行者。

他们向内汲取湖湘文化务实开拓的养分,向外跳出湖南看世界,学习外省企业家精神。浙商的“四千精神”成为最重要的榜样。

“四千精神”形成于浙商发展个体私营经济、乡镇企业之中:走遍千山万水、说尽千言万语、想尽千方百计、吃尽千辛万苦。

“四千精神”是对浙商的最好总结,书写了浙江民营经济的涅槃传奇,也给湘商发展带来启示。那就是:不断强化改革发展的主体论,激活人的内在巨变潜力,把人的主动性、创造性发挥到极致。

而湘商,也逐渐形成共同的精神风貌,即心怀天下的责任胸怀、敢为人先的创新勇气、筚路蓝缕的创业精神、守信重诺的诚信品质。

针对经济发展的推动力,法国学者佩雷斯特曾提出,“精神气质”在一个地区的发展过程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湘商精神为广大湘商凝魂聚力,使他们成为一支影响中国乃至世界的重要商业力量。

图片

▲在第十届全球湘商大会开幕式上,湖南省民营企业服务中心正式授牌。

今天,全球湘商已超过400万,产业遍布180多个国家和地区。湘商花名册上多了无数响当当的名字:梁稳根、陈邦、周群飞……大批湘商领军人物创造着世界级的商业价值。

站在新时代的窗口,对应“三高四新”、长沙全球研发中心城市建设等带来的战略机遇,广大湘商是湖南发展的宝贵战略资源,实施湘商回归成为湖南省委、省政府作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

湖南强经济,就要依靠湘商企业家的创新驱动和商业智慧。毕竟,人才是发展生产力的第一要素。

打开“商道”,就是打开实现“三高四新”美好蓝图的“金光大道”,现代化新湖南建设的成败,取决于政商关系、营商环境的质地。

湖南该何为?是一个实践问题,也是方法论的集成。

强调“自己人”,培育尊商、重商、敬商的社会氛围。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我们始终把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当作自己人”。强调“自己人”既是信任,也是支持,更将带动尊商、重商的社会风气加速形成。

作为社会大众,“重商”并不是表面功夫,而是要形成社会心理认同。自觉抵制民营企业“离场论”“国进民退”等奇谈怪论,真正形成敬商爱商的社会思潮。

作为政府部门,“必须亮明态度、决不含糊”,多为民营企业打气、松绑、加油、撑腰,要落实落细“民营经济31条”,破除壁垒、简政放权、强化法治保障,以良法善策服务企业发展之需。

在湘更吃“香”,持续优化政商关系、营商环境。

今年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在看望民建、工商联界委员时再度强调,“把构建亲清政商关系落到实处”。

图片

▲今年8月,在沪湘商组团回到湖南考察。图为参观全球湘商联盟创新合作交流中心。(杨怡晴摄)

良好的政商关系是“湘商回归”的奠基之石。政商双方打交道有规可依、有度可量,企业才能放开手脚、轻装上阵,专心致志谋发展。这就要求政务部门打破“官本位”,化身“服务员”,问计于企、问需于企、问效于企,为企业提供暖心周到的服务。

良好的营商环境是“湘商回归”的强大保障。只有为湘商发展划定具体而微的“路线图”“行军表”,强化政策支持、优化投资服务,促进产业回归、资本回流、项目回投、人才回聚、总部回迁等,才能突破企业发展重点难题,划定“最优解”。

党政官员带头,在全社会形成示范效应。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而众星拱之”,说的是政治品德的示范效应。对重商亲商而言,同样如此。领导身体立行、率先垂范,就能在党政系统以上率下、上行下效,就能在全社会发挥“蝴蝶效应”。当然,能上升到制度层面则更佳。

比如,早在5年前,浙江省“两办”下发文件就明确“建立民营企业参与决策机制”。紧接着,湖南也印发了《建立健全企业家参与涉企政策制定机制的实施方案》。

图片

▲株洲芦淞区政企“早餐会”。

还比如,湖南多地建立了政企早餐会机制,当地主要领导和企业家边吃边聊;多地召开经济发展相关会议,请民营企业家坐主席台……重商亲商氛围日益浓厚。

当然,和发达地区相比,湖南还有差距,还需要“星星火燎原,涓涓流盈谷”。

“大贾富民者,国之司命。”300多年前,船山先生作为湖湘文化的精神源头之一,提出商贾与国的思考。

而今,重商亲商时代到来,民营经济大潮奔涌,民营经济的“春天”正在升温。前人“大贾富民利国”的理想终将实现,商业基因也必将植入湖湘文化血脉之中,塑造出一个物阜民丰、政通人和的现代化新湖南。

来源:红网

作者:陈晓丹

编辑:刘昱

本文为论道湖南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ldhn.rednet.cn/content/646742/64/12970832.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论道湖南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