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31日,湖南省委书记沈晓明来到长沙市特殊教育学校望城校区,了解学生康复训练、医教结合等情况。(图片来源:湖南省人民政府网站)
□陈文华 陈觉
今年,湖南在部署“重点民生保障仗”时,要求各级党委、政府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围绕“十大重点民生实事20个项目”“4个重点监测民生项目”等,加大民生投入力度,加快补齐民生短板,持续织密民生保障网。近日,更“上新”18条举措稳就业惠民生,结合实际提出持续扩大就业容量、保障重点群体就业、鼓励高校毕业生创新创业、兜牢基本民生底线和确保就业局势总体稳定5个方面18条具体措施。
可以说,湖南一直坚持把民生幸福指数视为检验发展成色的关键指标。把打好重点民生保障仗作为“发展六仗”的关键之仗、压轴之仗,全盘统筹,高位推进。我们看到,在一个个民生的“小”坐标中,社会保障网越织越密,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人数不断增加;就业形势稳中有进,就业岗位多、待遇好;健康中国全面推进,看病不再难、看病不再贵;推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教育越来越公平、越来越优质……这一桩桩一件件“民生实事”,垒起了浓浓的湖南“民生幸福”。
解决民生问题是国之大者,永远在路上。为了实现人民的幸福,就要为老百姓提供良好的教育、医疗、就业、社会保障等各种基本福利,保护他们的合法权益。解决民生问题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以科学的态度,念好实字经,答好就业卷、付出真感情。
持续解决民生问题需要我们紧密践行“实”字经:实事求是、实地调研、实才以用、实政为民。首先,遵循客观事实、科学制定政策,深入了解人民需求,广泛听取民意,确保措施切实可行。其次,深入一线、了解人民生活状况,精准找出解决方案。这其中最重要也最不变的,就是把人民利益放在首位,坚持为民务实、为民尽责。只有切实加强社会管理和服务,保障人民权益,创造更好生活条件,我们才能真正解决民生问题,实现社会的长期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就业是民生之本”,答好就业卷就是解决根本的民生问题。通过积极制定就业政策和措施,促进充分就业,我们才能实现人民群众的幸福与社会的繁荣。这首先需要加大宏观调控力度,创造就业机会,拓宽就业渠道,促进灵活就业和创业;其次推动群众接受更多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以提高他们的就业竞争力。当然,加强社会保障体系,提供救助和再就业帮扶也必不可少。就业问题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共同努力,综合应对,才能得到更有力的解决。
付出真感情,就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用心用情用力办好民生实事,以更大的力度、更实的举措提高全体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和认同感。作为政府部门,应当制定更准确的政策,改善就业环境,建全社会保障网,帮助老百姓解决实际困难。要关心弱势群体并提供帮助。只有与人民心心相连,真挚地投入感情,我们才能真正感受他们的辛苦,听取他们的声音,关注他们的需求,并采取有效措施解决他们的问题。只有用心用情对待老百姓的事,才能给每个人带来更公平幸福的生活。
保障和改善民生没有“暂停键”,只有坚持实干的精神,拉满“进度条”,我们才能努力打赢“发展六仗”,实现社会的长期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来源:红网
作者:陈文华 陈觉
编辑:陈晓丹
本文为论道湖南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