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闹非凡的长沙夜市一角。
□李佳芮
仲夏时节,暑气渐盛,“夜行者”数量不断增加,“夜经济”迅速升温。熙熙攘攘的夜市商圈,点燃了城市的“烟火气”,激活了消费新空间。城市夜间消费场景频频“出圈”,既说明我国经济发展势头不断向好,更表明人民群众的消费新需求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燃旺夜经济“烟火”,利用好、挖掘好、保护好夜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尤为重要。
“人间烟火气,最抚凡人心。”麻辣烫、臭豆腐、烤串、珍珠奶茶……热气腾腾的美食香味在微风中弥漫,让人味蕾大开,叫卖声、交谈声、音乐声此起彼伏,交织出一幅人声鼎沸的夜市图景。但是热闹喧哗的背后,隐藏着卫生保洁、秩序维护、交通组织、消防安全、食品安全等多方面细节问题,各地政府尤其是党员干部当积极“锦衣夜行”,全面排查安全隐患、食品健康、垃圾清理等问题,针对夜间市容环境形成巡查长效机制,定人定岗定责,以“零容忍”的态度加强监督,守护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同时,也要注意柔性执法,既坚持依法办事,科学精准执法,又注重从“重管理”向“重服务”转变、从“重处罚”向“重指导”转变,让执法讲“人情”有“温度”,助力“夜经济”文明健康有序发展。
夜间消费场景点亮了城市经济的“明灯”,作为“纳凉圣地”的乡村,也应紧跟经济潮流,积极发挥“灯光下的潜力”,为乡村振兴赋能添翼。如,新疆铁日木乡铁日木村整合村集体闲置商铺,村民利用晚上时间发展夜间经济,舞蹈比赛现场的优美表演和各具特色的小吃,让更具“本土味道”的夜经济“热”起来。各地要积极挖掘夜经济的新业态、新场景、新模式,依托民俗节庆、人文历史、乡土曲艺等乡村文化,将夜经济与夜文化创新结合,从“舌尖美食”到“参观游览”再到“文化体验”,打造集“夜游、夜娱、夜宵、夜宿”为一体的夜间经济产业链,推陈出新为乡村亮起“夜生活”。
夜幕降临,乡村的山水、草木、一砖一瓦都成为了浑然天成的演艺舞台。与城市灯火通明不同,乡村的静谧与超然,更能为消费者带来区别于城市的沉浸感,乡村夜经济要抓住“慢生活”这个主基调,打造休闲项目,挂彩灯、铺草皮、架帐篷,天幕电影、户外KTV、露天烧烤等,在这“既有观光,又有休闲”的“一方净土”里放慢节奏,愉悦身心,让乡村之夜成为旅游消费的新赛道,蹚出一条乡村振兴“新路子”。
市井长巷,聚拢来是烟火,摊开来是人间。夜经济是一片具有市场潜力的“消费蓝海”,各地应因地制宜、积极探索、合理挖掘,让夜晚“亮”起来、人气“聚”起来、经济“旺”起来,用流光溢彩装点城市新活力、用美好“夜经济文化”照亮乡村振兴之路。
来源:红网
作者:李佳芮
编辑:陈晓丹
本文为论道湖南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