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评论丨对网络平台肆意造谣传谣,要“露头就打”

来源:红网 作者:许贵元 编辑:陈晓丹 2023-07-17 15:24:49
时刻新闻
—分享—

微信图片_20230717111535.jpg

7月14日至15日,全国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图片来源:新华社)

■没有网络安全就没有国家安全,就没有经济社会稳定运行。

■时刻保持高压态势,对肆意造谣传谣的网络平台“露头就打”,让其无处遁形。

■落实“属地管理”责任,多方发力、齐抓共管,形成强有力的监管机制,合力铲除网络谣言生存土壤。

□许贵元

据网信中国官微消息,近期,一些网络账号杜撰、歪解公共政策信息,误导群众、从中牟利。中央网信办指导网站平台开展重点排查整治,坚决打击造谣传谣行为,共处置违法违规账号373个,并列举通报了“股市小作文”“国家补短板强弱项领导小组”“不同人群使用不同颜色社保卡”“河南花49万助农插秧2亩”等7个典型谣言案例。

近年来,一些网络平台,尤其是“自媒体”,打着传播“正能量”的幌子,肆意造谣传谣。惯用的伎俩就是抓住群众和社会关注的热点、焦点问题和重大事件,恶意编造、歪曲真相、夸大事实、移花接木、断章取义、混淆视线、制造舆论轰动,误导群众对党的方针路线政策和重大决策部署产生疑虑。

这些网络帐号,有的公开无耻地自我标榜所谓“言论自由”,想“消灾”得拿钱来;有的扑风捉影搞来“黑材料”对机关和企业进行威胁恐吓,不给“封口费”就让你“一夜网黑”“臭名远扬”。不法分子只认“钱”不认“法”,公然置法律法规于不顾,把网络平台变成了非法牟利的“捞钱工具”。正如通报列举的“国家补短板强弱项领导小组”案例,不法分子利用网络账号在网上公开发布“能够帮助每个市县获得10亿-100亿元政府补贴资金”等不实信息,无中生有、招摇撞骗,直接干扰了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工作秩序。另外“考取‘社工证’包分配,还能优先录取为公务员”这一谣言广泛传播,严重破坏了国家公务员招录政策,已属违法犯罪行为。

没有网络安全就没有国家安全,就没有经济社会稳定运行。党的十八大以来,各级网信部门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网络强国的重要思想指引下,不断开创新局面。特别是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对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作出重要指示,鲜明提出网信工作的使命任务,明确“十个坚持”重要原则,并对网信工作提出要求,具有很强的政治性、战略性、指导性,为做好新时代新征程网信工作指明了方向,我们要坚决贯彻落实。

继今年3月开展“清朗·从严整治‘自媒体’乱象”专项行动后,中央网信办近日又发布《关于加强“自媒体”管理的通知》,提出强化资质认证展示、规范信息来源标注、完善谣言标签功能、限制违规行为获利、完善粉丝数量管理措施等13条具体措施,要求各地网信部门切实履行属地管理责任,开展对资讯、社交、直播、短视频、知识问答、论坛社区等类型网站平台的监督检查,进一步加强对“自媒体的严格监管;15日,再次发布《中央网信办依法查处杜撰、歪解公共政策的造谣传谣账号》,对不良账号重拳出击,目标更加明确,切实维护了网络生态,营造风清气正的网络舆论环境。

这一些,足以说明,整治虚假网络平台,净化社会舆论环境,中央确实下定了决心,时刻保持高压态势。对肆意造谣传谣的网络平台,就该“露头就打”,让其无处遁形。任何违法违规经营的网络平台尤其是“自媒体,都休想抱侥幸心理“蒙混过关”,只有改邪归正,诚信守法经营才是正途。

对各级网信部门和网络监管单位来说,要坚持整治常态化,坚定不移、不折不扣地落实中央网信办下发的《关于加强“自媒体”管理的通知》要求和13条具体措施,从源头上,对网络平台进行“拉网式”大排查,通过主体认证、信息真实、获利管理、违规处置等多方面排查,把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各级党委和政府要落实“属地管理”责任,组织协调纪委、监察委、公安、市场监管等部门,多方发力、齐抓共管,形成强有力的监管机制,合力铲除网络谣言生存土壤,共同打造清朗网络空间。

与此同时,对一贯守法运营、文明诚信,积极宣传党的方针路线政策,自觉传播正能量、维护网络生态、营造良好舆论环境的网络平台和自媒体,要大力支持给予信心,使他们立足市场,健康发展,发挥其在网络空间的独特积极作用。

来源:红网

作者:许贵元

编辑:陈晓丹

本文为论道湖南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ldhn.rednet.cn/content/646741/51/12871121.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论道湖南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