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芙蓉国评论丨 漫评:赓续历史文脉,写好“非遗保护”大文章

来源:红网 作者:苗瑞祥 王泽鹏 编辑:唐盈 2023-06-10 14:59:12
时刻新闻
—分享—

viewfile.jpg

文化兴则国运兴,文化强则民族强。6月10日是2023年的“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每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期间,全国各地都会开展丰富多彩的非遗宣传展示活动。今年的宣传展示活动以“加强非遗系统性保护 促进可持续发展”为主题,全国非遗曲艺周、《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通过20周年活动、“云游非遗·影像展”等9800多项宣传展示活动线下线上联动、绽放神州大地。

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反映了地域特色、民族特色,更让我们对文化传承有了新的理解和思考。做好新时代非遗系统性保护,需要我们将中华民族文化自信提升至更高水平,让更多的人了解、认同和喜爱非遗文化,凝聚起中华民族踔厉奋发的澎湃力量。

文化贵在传承。要让非遗“活”起来,需要将宣传引导放在主要的位置,将文化自信与薪火相传有机结合。在湖南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非遗+扶贫”让很多拥有刺绣技艺的女性实现了“守着娃,绣着花,养活自己又养家”的心愿;在山东,我国第一条市域高铁济莱高铁上,开展了非遗文化进车厢活动,让更多人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浙江杭州的传统工艺工作站杭州拱墅站打造“城市会客厅”,吸引市民深度体验悠久技艺的乐趣……不断“出圈”的非遗宣传推广,不仅有力推动非遗走进大众视野,也鼓励更多的年轻人参与到非遗传承中来,有效地传递非遗文化。

随着非遗走进寻常百姓的生活,不断推进非遗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才能使其绽放出更加迷人的光彩。如火出圈的文创IP顶流“马踏飞燕”,AR+博物馆沉浸式体验等,这些非遗文化创新形式,使得大众在“潮玩”中感受非遗魅力,发自内心的热爱非遗文化。当然,一个节目、一件文创,远远不是非遗传承与保护的终点。非遗的保护,更是对中华民族精神内核的守护;守正创新,更要用心用情用力深挖非遗的精神价值。热爱非遗、传承非遗、发展非遗,我们当站上历史的新高度,结合信息新技术、数字化新应用,享受非遗带给我们的文化感知与温度。

当前,我们可以加大非遗师资队伍培养力度,支持非遗传承人参与学校授课,组建传统文化传承队伍,常态开展优秀文化学习传承活动,积极推动优秀传统文化特色学校建设;利用新媒体刊播非遗传网络课程、非遗传承纪录片,讲好非遗传承感人故事……非遗保护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持续增强文化自信,普及我国优秀文化。只有在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我们才能更好地保护非遗文化遗产,传承中华文化。

非遗保护功在当代,利在千秋。让我们用心用情用力做好非遗系统性保护,使之根脉相续、永葆活力,成为人民美好生活中最具民族特色的一部分,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凝聚起更强大的智慧和力量!

文字:苗瑞祥

漫画:王泽鹏

来源:红网

作者:苗瑞祥 王泽鹏

编辑:唐盈

本文为论道湖南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ldhn.rednet.cn/content/646740/54/12746175.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论道湖南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