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邹敏:紧扣“三个一”,构建“微时代”高校舆论引导新格局

来源:红网 作者:邹敏 编辑:唐盈 2022-12-27 17:55:42
时刻新闻
—分享—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弘扬革命文化,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不断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同时还强调,加强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塑造主流舆论新格局。健全网络综合治理体系,推动形成良好网络生态。

高校肩负着为祖国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重任。在“微时代”的背景下,国际国内舆论环境日趋复杂,大学生思想活动的多元性、不确定性不断增强。学校要通过紧扣“三个一”,构建舆论引导新格局,切实提升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一)织密“一张网”,建立健全舆论引导体制机制

随着近年来互联网的高速发展,网络已经成为人类重要生活空间及舆论传播新的“主战场”。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第50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2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10.51亿,互联网普及率达74.4%。2022年我国19岁以下网民规模已达1.86 亿人,占全体网民总数的17.6%

进入新时代,我国意识形态领域斗争依然复杂,而高校是意识形态的前哨和主阵地。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青团成立100周年大会的讲话中指出,新时代的中国青年,更加自信自强、富于思辨精神,同时也面临各种社会思潮的现实影响,不可避免会在理想和现实、主义和问题、利己和利他、小我和大我、民族和世界等方面遇到思想困惑,更加需要深入细致的教育和引导,用敏锐的眼光观察社会,用清醒的头脑思考人生,用智慧的力量创造未来。

网络舆论引导机制是实现网络舆论引导可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高校要充分认识到形势的严峻性和任务的艰巨性,切实做好顶层设计,加强学校党委对舆论工作的统一领导,坚守在网络舆论引导中的主体责任。要成立校园舆论引导处置工作领导小组,出台网络舆情处置办法;要层层明确网络监管责任和信息报送要求,建立健全网络监管责任追究机制,对失责行为予以严肃追责,对在网络舆论中蓄意发布虚假信息、恶意传播他人隐私等行为,必须依法依规进行处理。

针对越来越复杂的网络空间环境,高校要坚持系统思维,进一步明确并优化网络舆论的预警应急机制、信息发布机制、恢复保障机制等。在学校管理过程中,要高度重视学生的意见,在加大师生面对面沟通力度等基础上,畅通网络信箱、微博论坛等线上交流渠道,及时处理校园事件以免演化为社会问题。在做出关系学生切身利益或将引发网友高度关注的重大决策之前,提前进行舆情风险测评,做好应对预案。在舆情产生之初,要及时掌握第一手信息,对网上信息进行及时筛选、整合、处理,准确把握舆论发展态势,因势利导,及时纠正偏离主流价值观的言论,牢牢把握网络舆论朝着积极正面的方向引导。在舆情发展的过程中,学校要善于运用网络传播及时、迅速、高效的特点,指定专人、按照统一口径,择机、持续、动态发布信息,及时回应舆论关切,并实时监测舆论引导效果。在发展后期,学校要及时对舆情事件进行总结、反思,将信息公开化、透明化,解答学生心中的疑惑,消除负面影响。同时,要将繁杂的舆论信息进行整合,让理性的声音占据主导地位,让学生从网络舆情事件中受到正面教育和启发,实现自我修正。

(二)下活“一盘棋”,群策群力建强舆论引导队伍

做好舆论引导工作关键在人。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指出,要加快培养造就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湛、作风优良、党和人民放心的新闻舆论工作队伍。高校要摒弃“舆论引导只是宣传部一家的事”这一陈旧错误的观念,多元主体有机合作,打造多层次舆论引导队伍体系,群策群力构建高校综合舆论引导格局。

一是校级领导干部要树牢网络思维,强化统筹领导和责任意识,不断提升网络舆论引导的能力和水平。校级领导干部是否具备驾驭新媒体和网络舆论引导的能力,将直接影响高校网络舆论引导和意识形态工作的成效。要通过党委中心组学习以及其他专题培训的形式,组织校级领导干部学习新闻舆论的相关理论知识和政策、案例,提高其与媒体交流沟通的能力。二是各相关职能部门以及二级学院的党政干部,他们是舆情处置相关领域的管理者,承担着舆论引导工作承上启下的功能。要充分发挥他们在专业、管理上的业务优势,定期组织其参加与新媒体和舆情处置相关的培训会、研讨会和经验交流会等,帮助其提高对新媒体的认识和重视程度,让他们在实践中提高风险研判和舆论引导技能。三是按照“三全育人”的要求,建立一支由辅导员、思政课教师、专业课教师等共同组成舆论引导大众力量。辅导员要进一步增强网络意识,用好微信、班级群、QQ群等平台,确保学生都在自己的“圈”里,及时掌握学生思想动态,加强对网络舆论的判断、研究以及对网络突发事件的处置能力。思政课教师要发挥理论武装对舆论引导实践的支撑作用,实现从课堂“讲授人”到网络舆论“把关人”的角色转换,加强诚信和法制教育,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潜移默化地引领学生思想。专业课教师要充分利用与大学生联系密切和学术素养扎实的优势,积极挖掘专业课程中的思政元素,帮助学生解疑释惑。四是充分发挥学生党员和学生干部的朋辈作用。通过理论学习提高学生党团干部的政治素养,利用各类实践平台提高他们的团队组织能力和信息沟通能力,使其发挥先锋模范作用,通过朋辈的力量感召周围的同学,成为正确引导网络舆论的得力助手。五是精心培育一支高水平的网络评论员队伍。一方面要注重吸纳和扶植一批师生中网络“意见领袖”,借助大V的影响力,在关键时刻起到举旗定向的作用。另一方面要重点选拔和培养一支政治过硬、洞察力强、善设议题、能打胜仗的新闻发言人、网络评论员队伍。通过提供机制保障和加强常态化业务培训,让他们成为高校舆论引导工作的“前锋”,运用有理有据、可亲可感的内容和“接地气”的语态,及时回应网络舆论关切。

(三)强“一部曲”,以高质量网络作品营造良好舆论生态

“汝果欲学诗,工夫在诗外”。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做好网上舆论工作是一项长期任务,要创新改进网上宣传,运用网络传播规律,弘扬主旋律,激发正能量,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握好网上舆论引导的时、度、效,使网络空间清朗起来。高校舆论引导工作不能只停留在危急关头当“消防员”,而应将更多的精力放在日常,通过建强网络宣传平台,高密度提供高质量的作品,形成强大的正能量,营造风清气正的舆论生态。

一要加强网络阵地建设,搭建多层次、全覆盖的网络宣传平台。由党委宣传部牵头,学工部、团委、招生就业处等各相关部门携手,各二级学院共同参与,构建校、院、班级(支部)、社团、寝室全覆盖的矩阵式网络宣传和服务平台,做到全方位无死角。利用开学迎新、重要节日等契机,通过策划组织吸引力强、参与度高的互动活动,提高网络平台关注度。特别要集中优势力量,重点打造以学校官方微信公众号、官方微博、官方抖音号等为代表的品牌平台,不断努力提升其公信力、影响力、渗透力,使其成为师生、家长、校友乃至全社会广泛关注并普遍认可的权威信息渠道。

二要精准匹配大学生需求,提供吸引力、传播力强的网络宣传作品。高校要树立“用户思维”,深入分析网络传播特点,通过对微信公众号、微博、抖音等自媒体平台后台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深入研究青年群体阅读需求,做好“用户画像”,从而实现精准推送。在此基础上,充分发挥学生运营团队的主观能动性,指导他们结合学校特色、社会和校园热点,主动策划选题。要注重综合运用文字、图片、声音、 视频等,使宣传作品的内容更丰富、手段更新颖、形式更立体,用有意义有意思的网络作品扩大并做强主流价值影响力的版图。同时,要注意做好“后半篇文章”,安排专人及时回复评论留言,打造可亲可感的官方小编形象,增强用户“黏性”,进一步提升作品和平台的渗透力。

三要强化价值引领,培育向上向善的网络文化。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加强网络内容建设,做强网上正面宣传,培育积极健康、向上向善的网络文化,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人类优秀文明成果滋养人心、滋养社会,做到正能量充沛、主旋律高昂,为广大网民特别是青少年营造一个风清气正的网络空间。高校要抓住数字化时代机遇,主动运用新技术新应用新场景,用数字赋能媒体建设、赋能宣传教育、赋能文明实践。通过发挥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各自优势,广泛宣传师生、校友中的先进人物、典型事迹,讲好中国故事、身边故事,传播好新时代大学生的声音。主动立足微博、微信、抖音、B站、知乎、快手等广受大学生欢迎的网络平台,经常组织“思政微课堂”“身边正能量微视频”“热点时评”等主题征集评选竞赛,鼓励广大学生积极录制优秀微视频、撰写短评文章,在沉浸式体验中,提高政治素养、道德素养和媒介素养,涵育向上向善的高校网络舆论风气。

【作者邹敏系湖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基地特约研究员。本文系湖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项目“微时代”高校舆论引导新格局的构建路径研究(20C1899)阶段性成果。】

来源:红网

作者:邹敏

编辑:唐盈

本文为论道湖南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ldhn.rednet.cn/content/646656/61/12180801.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论道湖南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