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徐敏:因势而新育人于行 打通实践育人“最后一公里”

来源:红网 作者:徐敏 编辑:唐盈 2022-11-30 13:57:21
时刻新闻
—分享—

青年强,则国家强。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广大青年要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怀抱梦想又脚踏实地,敢想敢为又善作善成,立志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让青春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火热实践中绽放绚丽之花。

基于此,湖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始终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凸显全员参与、全过程覆盖、全方位协同育人的特点,紧跟轨道交通行业和服务地方要求,主动对接高职毕业生的特质需求,通过聚焦学校内外、线上线下,为学生创造实践机会和舞台,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修身立德,在亲身参与中了解世情、国情、社情、民情,在亲身体验中树立对人民的情感、对社会的责任和对国家的忠诚,引导学生舍去“小我”,成就“大我”,时刻将个人的发展与国家发展、民族复兴紧密结合,为“中国梦”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图片1.png

依托红色资源在实践中落实“铸魂育人”

近年来,湖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积极探索思政课教学改革,先后组织学生到中国抗日战争胜利受降地——芷江、“精准扶贫”首倡地——十八洞村、中国第一个县级红色政权——茶陵县工农兵政府旧址、半条棉被温暖中国的故事所在地——汝城沙洲村等地开展“重温红色历史 感悟壮丽史诗”的思政课实践教学。

通过以上活动,学校让同学们接受了深刻的革命精神洗礼,也懂得了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师生们深化了对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学习,感受到了中国共产党人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加深了同学们对军民一家、鱼水情深、生死相依、血脉相通的认识,这种身临其境的体验式教学让同学们更加直接地接触社会、深入农村、了解乡村民情,同时也让同学们感受到国家发展变化其实离自己并不遥远,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

学校推动了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相结合,打造了“行走的思政课”,将铸魂育人落到了实处。近年来,学校涌现了“冬奥使者”崔英泽、“抗疫先锋”石曾帅、“自强典范”杨海等模范学生代表,学生连续2年获评全国大学生“自强之星”,获评湖南省最美大学生1人,连续5年有学生获得湖南省百优大学生党员称号……

图片2.png

发挥专业特长在实践中服务“万千旅客”

株洲,是一座火车拉出来的城市,同时也是中国第一台电力机车的诞生地。在这座号称“电力机车摇篮”的城市,有一所与该市同龄的铁路院校——湖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建校71年来,学校始终与国家共命运、与时代同步伐、与铁路同呼吸,学校依托专业优势,连续13年派出10000余名学生志愿者参与中国铁路广州局集团有限公司、中国铁路南昌局集团有限公司的春运、暑运社会实践活动,在服务社会、服务企业的同时,也锻炼了学生吃苦耐劳、爱岗敬业的职业精神以及团结协作、虚心好学的良好品质。即便是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学校仍有部分学生奔赴在铁路一线,他们用“逆行”点亮青春。

“上班第一天,脚上就磨出6个血泡……”

“我们自己没有回家陪父母过年,奋战在全国的各条铁路线上,就是要竭尽全力为旅客服务,让更多的人可以回家团圆。”

说不苦,那是假的,从同学们的感言中,我们也能深刻体会。但是同学们仍然克服重重困难,在付出辛勤的汗水后,迎来了任务的圆满完成,同时也收获满满。经过春运、暑运的锻炼洗礼后,无论是带队老师还是铁路上的领导都认为学生们成长了,更像一个铁路员工了,中国铁路广州局集团有限公司为此专门发来感谢信,致敬学校的优良校风和育人成果。在此次活动中,同学们磨练意志、增长才干、坚韧精神,不仅褪去了坐而论道的“书卷气”,同时也彰显了新时代大学生主动想事,积极干事,努力成事的决心和动力。

图片3.png

精准对接属地在实践中奉献“青春力量”

“要控制好行距,稀密要合适。”“里边再甩几个秧来!”插秧现场,志愿者们纷纷挽起裤脚,脱去鞋子,赤脚下到水田里,运秧苗、绷秧绳、插秧,干得一点也不含糊。这是学校“三下乡”志愿者在株洲渌口区太湖乡果田村帮助当地正在“双抢”的村民下田插秧的场景。

不仅是太湖乡果田村、攸县万美村、白关书画院……三湘四水之间,总能找到学校青年学子们留下的坚实足印。

近年来,学校以“厚基础、重复合、强素养”为目标导向 制定了《湖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大学生三年社会实践体系”建设计划》,编制了《学生素质教育创新行动方案》,实行《大学生素质发展护照》,将暑期“三下乡实践”、日常“学雷锋志愿服务实践”等活动纳入大学三年全周期人才培养方案,实施志愿服务千日成长记录,做到“院院有品牌,月月有主题,周周有活动,人人都参与”的志愿服务亮点工程,学校连续7年被评为“株洲市优秀青年志愿者集体”,实现了志愿者注册率100%、活动参与率100%。

图片5.png

弘扬工匠精神在实践中打通“任督二脉”

2007年,19岁的肖乾亮考入湖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从小对电器有着浓厚的兴趣的他,选择了电气自动化专业进行学习。开学报到的第一天,肖乾亮并没有像其他同学一样,忙着熟悉新环境认识新朋友,而是在学长的指引下,径直跑到了学校的实训楼,透过门窗查看实训设备。

“看到那么多实训设备,当时的我十分兴奋,我觉得我的选择是正确的,瞬间觉得浑身充满了力量,对未来信心倍增……”大学三年,肖乾亮几乎过着寝室、实训室、图书馆三点一线的生活,三年如一日,风雨无阻,好好学习。

2009年5月,他代表学校参加湖南省“义统杯”趣味电子设计大赛,以设计制作的“数字录音机”作品获得本次大赛的“三等奖”。

2009年11月,他代表学校参加湖南省电气控制职业技能大赛,荣获第二名的优异成绩,还破格获得了技师职业资格。

2010年,大学毕业后的肖乾亮进入了中车株洲动力机车研究所有限公司风电事业部工作,之后的他又连续取得了“株洲市青年岗位能手”、中国南车集团“技术标兵”“全国技术能手”等荣誉称号,2016年被聘为中国中车首届核心人才“技能专家”,2019年,中车电动“班墨工场”肖乾亮技能专家工作室正式成立,2020年,肖乾亮受聘为株洲市级职业教育技能大师,受邀为50余家企业一线骨干“线上”授课。

肖乾亮只是学校培养的众多优秀毕业生中的一个杰出代表,据不完全统计,学校毕业生中成长为中国中车“高铁工匠”、中国铁路总公司“铁路工匠”及全国、全路技术能手达126人。

长期以来,湖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始终把“工匠精神”作为校园文化的核心来建设,深度融入企业文化、行业文化和传统文化,将工匠精神融入到学生培养的全过程,引导广大青年学生自觉弘扬工匠精神,坚定走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之路。一是融入企业文化,学校引入现代企业“6S”管理理念,培养学生准职业铁路人的行为习惯;二是融入行业文化,让学生在校期间能够较好地感知、认同行业文化,顺利实现由在校生向行业员工的过渡;三是融入传统文化,让学生深入了解“工匠精神”对文化传承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传承传统文化中匠人“择一事,精一技,终一生”的匠人之心。

(作者徐敏系湖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党委宣传统战部副部长、高级政工师。本文为2022年度湖南省思想政治工作调研课题(重大课题)《新时代高职院校“知行合一”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及其实现路径研究》的阶段研究成果。)

来源:红网

作者:徐敏

编辑:唐盈

本文为论道湖南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ldhn.rednet.cn/content/646655/74/12102759.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论道湖南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