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张武斌:发扬斗争精神的三重逻辑和实践路径

来源:红网 作者:张武斌 编辑:唐盈 2022-11-16 10:12:03
时刻新闻
—分享—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把“务必敢于斗争、善于斗争”作为“三个务必”之一郑重地提到了全党面前,把“坚持发扬斗争精神”作为前进道路上必须把握的重大原则之一。10月27日,党的二十大闭幕不到一周,习近平总书记带领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专程前往陕西延安,瞻仰延安革命纪念地。习近平总书记特别强调,全党同志要发扬斗争精神、提高斗争本领,坚决战胜前进道路上的各种困难和挑战,依靠顽强斗争打开事业发展新天地。这一重大政治要求和重大原则,具有深厚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和现实逻辑,充分彰显了百年大党坚定的战略自信和高度的战略清醒,充分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人自警自励的政治智慧和求真务实的政治品格,充分体现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强烈的历史自觉和责任担当,对于实现党的二十大提出的目标任务、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大意义。

一、发扬斗争精神的三重逻辑

(一)理论逻辑

斗争精神是马克思主义固有的理论品格,是马克思主义者的基本精神底色,是共产主义事业的生命力所在。中国共产党的斗争精神具有深厚的理论根基,既蕴含着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又蕴含中华优秀传统文化。(1)中国共产党的斗争精神是对马克思主义阶级斗争理论、矛盾论与辩证否定观的综合运用和继承发展。马克思主义认为,斗争是事物发展的实现形式,体现了矛盾运动的对立统一规律。马克思指出,“如果斗争只是在机会绝对有利的条件下才着手进行,那么创造世界历史未免就太容易了”。敢于斗争就是承认矛盾的客观性、普遍性,适应社会发展、矛盾运动的内在趋势和要求,善于斗争就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作为,进而推动事业发展。(2)中国共产党的斗争精神是对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核心理念综合运用和继承发展。2014年习近平主席在布鲁日欧洲学院演讲时指出,“我们的先人早就提出了‘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思想,强调‘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不怕困难、勇于挑战的斗争精神既是自强不息民族精神最重要的内核和最直观的体现,更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激励着一代代中华儿女战天斗地,不畏艰难,勇往直前。在百年奋斗历程中,我们党深刻认识并创造性运用社会矛盾运动规律,敢于斗争、不懈斗争,在斗争中前进、在前进中斗争。

(二)历史逻辑

发扬斗争精神,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特质,是我们党从胜利走向胜利的看家本领和优势。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史,就是一部驱虎降魔、披荆斩棘、斩关夺隘的历史,就是一部在斗争中开辟新局面、闯出新天地的历史。毛主席曾经说过,“我们中华民族有同自己的敌人血战到底的气概,有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光复旧物的决心,有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能力”。中国共产党人作为中华民族的杰出代表,传承发扬着马克思主义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精神特质,在内忧外患时汇聚,在磨难挫折中成长,在攻坚克难中壮大。艰苦卓绝的二万五千里长征,十四年浴血抗战,推翻国民党反动统治,建立和建设新中国,靠的是战天斗地、不怕牺牲的伟大斗争。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们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发扬斗争精神,以“杀出一条血路”的气魄、“摸着石头过河”的胆识、敢闯敢试敢为天下先的勇气,推进改革开放新的伟大胜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发扬历史主动精神,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应对各个领域的重大风险挑战,经受住了来自政治、经济、意识形态、自然界等方面的风险挑战考验。没有伟大斗争,就不可能有新时代的历史性成就、历史性变革。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新时代的伟大成就是党和人民一道拼出来、干出来、奋斗出来的!”所谓“拼”“干”“奋斗”是斗争的形象化表达,也是斗争精神的集中体现。

(三)现实逻辑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各种场合多次强调,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这是改革开放以来从未遇到过的,给我国的现代化建设提出了一系列新课题新挑战。从国内看,由经济下行压力引发的各种经济问题、民生问题、稳定问题日益凸显;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产业链供应链、粮食、能源、金融安全等战略性问题面临复杂风险;社会领域不少深层次矛盾躲不开、绕不过,各种“黑天鹅”“灰犀牛”事件随时可能发生。从国际上看,美国视我国为其主要战略竞争对手,更加肆无忌惮地对我国进行全领域打压、全球性围堵,用渗透、制裁、断供、脱钩、抹黑等各种手段打压我们,利用网络对我国发动认知战,目的就是要搞垮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打断我国现代化进程,阻止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反复证明,以斗争求安全则安全存,以妥协求安全则安全亡;以斗争谋发展则发展兴,以妥协谋发展则发展衰。我们必须丢掉一切幻想,坚持底线思维,始终做好应对最坏情况的准备,发扬斗争精神、增强斗争本领,依靠全党全国人民的意志和力量,战胜一切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挑战。

二、发扬斗争精神的实践路径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面对新形势新挑战,要发扬斗争精神,既要敢于斗争,又要善于斗争”。当前,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但中国越前进、党的事业越发展,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就会越多。党要团结带领人民有效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解决重大矛盾,就必须继承和发扬斗争精神,敢于迎难而上、动真碰硬,善于攻坚克难、善作善成。

(一)坚持党的领导为发扬斗争精神提供坚强保证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最本质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保证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正确方向的根本保证。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要坚持和加强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完善党的自我革命制度规范体系;增强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坚持以严的基调强化正风肃纪;坚决打赢反腐败斗争攻坚战持久战。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深入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的伟大工程,切实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为发扬斗争精神提供坚强保证。

(二)推进理论创新为发扬斗争精神提供科学遵循

重视理论建设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只有在科学的理论指导下,中国共产党才能做到拥有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正确指南。要牢牢把握正确的斗争方向,就要时刻用党的先进思想武装头脑,自觉加强党性锻造,不断夯实斗争根基。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全党上下要牢牢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作为党和国家事业的根本遵循。在今后的道路上,我们必须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用马克思主义观察时代、把握时代、引领时代,继续发展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

(三)坚持人民立场为发扬斗争精神提供力量源泉

人民立场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立场,人民群众是共产党的力量源泉。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带领人民创造美好生活,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人民是党执政兴国的最大底气”“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在新的历史征程中,继续发扬斗争精神,必须牢牢站稳人民立场,始终把人民放在最高的位置。要始终坚持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我们的奋斗目标;要牢固树立人民群众主体地位,依靠人民群众创造伟业;要朝着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不断迈进;要把党的群众路线贯彻到治国理政全部活动中。

(四)坚定斗争意志为发扬斗争精神提供精神动力

历史经验告诉我们,一个政党,一个国家,一支队伍,如果失去了斗争意志,是非常可怕的,离危亡也就不远了。习近平总书记曾告诫全党,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必须勇于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准备付出更为艰巨、更为艰苦的努力。发扬斗争精神,必须坚定斗争意志,获取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要坚定理想信念,不断增强进行伟大斗争的动力源泉;要主动担当作为,不断增强进行伟大斗争的行动自觉;要切实严守规矩,始终坚持进行伟大斗争的底线要求。

(五)加强本领建设为发扬斗争精神提供策略方法

毛泽东同志曾经指出,“我们队伍里边有一种恐慌,不是经济恐慌,也不是政治恐慌,而是本领恐慌”。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本领恐慌”的问题。我们要正确认识到,斗争不是一味依靠蛮力,不能草率行事,而要注重策略,通过分析总结斗争的历史规律,掌握斗争的科学方法。党员干部要与时俱进,提高战略思维、历史思维、辩证思维、创新思维、法治思维、底线思维能力,增强学习本领、政治领导本领、改革创新本领、科学发展本领、依法执政本领、群众工作本领、狠抓落实本领、驾驭风险本领,加强政治能力、调查研究能力、科学决策能力、改革攻坚能力、应急处突能力、群众工作能力、抓落实能力。

踏平坎坷成大道,斗罢艰险又出发。这正是中国共产党在神州大地躬耕百年,筚路蓝缕奠基立业的真实写照。我们党依靠斗争走到今天,也必然要依靠斗争赢得未来。党的二十大制定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描绘了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新时代新征程,全党同志务必敢于斗争、善于斗争,逢山开道、遇水架桥,勇于战胜一切风险挑战,奋力书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篇章!

(作者系中共张家界市委党校(行政学院)副校(院)长)

来源:红网

作者:张武斌

编辑:唐盈

本文为论道湖南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ldhn.rednet.cn/content/646655/59/12049653.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论道湖南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