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芙蓉国评论丨满满中国心与时代同频,深深爱国情与国家共振

来源:红网 作者:谢瑜鑫 编辑:唐盈 2022-11-15 11:14:56
时刻新闻
—分享—

QQ浏览器截图20221115100314.png

□谢瑜鑫

近期,由中共湖南省委网信办指导、湖南广播影视集团(台)出品的党的二十大主题宣传百集人物微纪录片《十年家国十年心》在线热播、掀起热潮。该片聚焦展现100位平凡人中国人以昂扬的精神状态和拼搏的奋斗姿态投身在新时代征程的火热实践中,进而坚定地成就了非凡事业、贡献了精神力量,深刻彰显了当家与国碰出了火花、当个人向上与国家向前撞了个满怀,就是新时代最常情的告白、最硬核的浪漫、最高级的双向奔赴。

感知“一心一意以求之”的滚烫初心,用“目光所及皆家国”的真挚引领征途。时代呼唤着我们,人民期待着我们,唯有矢志不渝、笃行不怠,方能不负时代、不负人民。呼唤等待回应,期待盼望回响。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有105次提及人民二字,可谓是时时、处处、事事体现了我党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片中有80后村支书梁杰坚持党建引领,号召党员参与,一鼓作气、善作善成,让茅坡村从“软弱涣散村”蝶变成“网红打卡村”;也有沙洲村村支书朱向群自称为随喊随到的“万金油”干部,始终以百姓心为心,把群众事当成自家事;还有扶贫干部龙俊坚守脱贫攻坚一线,温暖了群众的心,圆了别人的梦,却缺席自己全家福的感人事迹……他们鲜活且平实,他们舍“小家”为“大家”,他们初心可鉴,使命在肩。我们每一名共产党员都应该真心实意、孜孜以求地践行初心使命,让真挚和奉献嵌入岗位、写进生活,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将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不断把为民造福的事业推向前进。

感触“一点一滴以赴之”的炽热匠心,用“掌心所致为永恒”的赤诚逐梦征途。安心者有大艺,专心者成大事,痴迷者成大业。从专注沅州石雕工艺,体会越迷越懂转变为越懂越迷的胡杨师傅;到秉承“薄施淡染、推陈出新”,传承醴陵釉下五彩瓷的“守”艺人陈利;再到发扬侗锦织造技艺,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巧手织女粟田梅……他们吃得苦,任凭世事艰难,始终毅然决然,他们耐得烦,抵挡日月消磨,依然不厌选择,他们用“择一事终一生”的赤诚与执着表达了无悔的事业追求,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发光发彩点燃了“长明灯”。对于广大党员干部而言,我们要以工匠精神为镜,在落实每一项职责、落地每一个任务、落细每一件小事中见精神,真正做到干一行、专一行、精一行、成一行。

感悟“一朝一夕以成之”的燃动信心,用“余生所向于笃行”的坚韧砥砺征途。新时代的伟大成就是党和人民一道拼出来、干出来、奋斗出来的!“多点亮一盏灯,万家灯火就是我奋斗的动力”,这是超级工匠王进不惧高空、不畏艰险发自心底的铿锵誓言;“像林木一样向下扎根、向上奋斗”,这是林木专家刘汝宽亲身参与、亲历见证湖南特色木本油料升级的成长写照;“看鲲鹏展翅、踏海腾空,为维护国家主权再添大国重器”,这是“鲲龙哥哥”陈明生和团队一起不舍昼夜、坚持不懈,最终实现鲲龙乘风破浪的最大梦想……一代又一代高素质劳动者,用对事业的坚韧、对岗位的热爱、对工作的负责,生动诠释了奋斗是个体命运未来可期与国家事业无往不胜的最佳注脚。我们每个人都是伟大时代不可或缺的一份子,应当自信出征、自强干事,只争朝夕、不负韶华,在大有可为时代中找到开启青春梦想和人生价值的正确打开方式。

征途已经起航,故事还在更新,时代等你出发。让我们加满油、把好舵、鼓足劲一起向未来,续写更多、更好、更强与时代同频共振、与国家同心同行的奋斗故事!

来源:红网

作者:谢瑜鑫

编辑:唐盈

本文为论道湖南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ldhn.rednet.cn/content/646655/59/12047579.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论道湖南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