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宗科
11月5日至13日,《湿地公约》第十四届缔约方大会,将在中国武汉(主会场)和瑞士日内瓦(分会场)同步召开。这是我国首次承办《湿地公约》缔约方大会。大会以“珍爱湿地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主题。
守护绿水青山,让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于这颗蔚蓝星球,离不开共同的信念、共同的努力。《湿地公约》是致力于湿地生态系统保护与合理利用的政府间协定,缔约方大会更是一个重要的推动全球湿地保护行动的有效平台,在推动湿地保护、发挥湿地功能、弘扬湿地文化,持续稳定湿地释放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中国作为缔约方之一,一直以来坚决担负职责使命,以实际行动致力于湿地保护,贡献中国智慧与方案,引领带动世界各国共同参与守护“地球之肾”。
守护“地球之肾”,功在当代利在千秋。“要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党的二十大报告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上升到“中国式现代化”的内涵之一,再次明确了新时代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任务,总基调是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湿地被誉为“地球之肾”,和森林、海洋一起,构成了地球的三大生态系统,它在净化水质、涵养水源、调节气候、维护生物多样性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生态价值。我国拥有全球4%的湿地,但占国土面积的比例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保护好湿地,显然是建设美丽中国的重要篇章。
守护“地球之肾”,中国行动始终在线。自1992年加入《湿地公约》以来,我国在湿地保护上不断升级。近年来,国家和省级层面累计建立湿地相关制度多达97项。今年6月,首部专门保护湿地的法律《湿地保护法》正式实施。前不久,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自然资源部联合印发《全国湿地保护规划(2022—2030年)》,进一步推动湿地保护高质量发展。制度强力带来保护强效。以湖南为例,目前湖南建有3处国际重要湿地、5处国家重要湿地、52处省级重要湿地、78处省级以上湿地公园,湿地保护面积达到19.83万公顷,保护率达70.54%。“三湘四水”好风景正是美丽中国“工笔画”极具说服力的精致细描。
守护“地球之肾”,是人类共同的使命。截至目前,全球43个国际湿地城市中,中国占据13个,是全球入选国际湿地城市数量最多的国家。而我国首次承办《湿地公约》缔约方大会,更显示出主办方对中国湿地保护成就的认可。但正所谓“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描绘人类诗意栖居“工笔画”需要世界各国集聚智慧、共同行动。根据议程安排,《湿地公约》第十四届缔约方大会,在湖北武汉设线上线下主会场、在瑞士日内瓦设线上线下分会场,探讨公约发展方向,审议重要履约事项。共同使命共同奔赴,湿地与人共展笑颜,正待全球共同成就。
“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湿地是美丽,湿地是生机。展示中国经验,贡献中国智慧,带动全球行动,汇聚人类力量,守护“地球之肾”,让我们共同描绘和谐共生、诗意栖居的“工笔画”。
来源:红网
作者:段宗科
编辑:唐盈
本文为论道湖南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ldhn.rednet.cn/content/2022/11/05/120141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