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瑞祥 张文杰
曾经,南下是深处内陆的湖南寻找出海口的现实路径之一。随着2021年一列满载粮食的湘粤非铁海联运的首趟班列从株洲驶出,意味着湖南长出了出海的“第五指”,和“西部陆海新通道、中欧班列、江海联运、长沙货运航空港中心”等四个“手指”终于可以握指成拳,伸展之余又能辐射四方,为湖南“陆海空江”的立体出海模式奠下基石。(9月13日 红网)
跨过大江大河,湖南向海谋发展;脚踏三湘大地,仰望大千世界,魅力湖南赢未来。
因水而行解难题,转变思路天地宽。贯彻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瞄准目标找出路,打破困境寻发展,已然成为当今湖南人民的共同心声。于水而言,岳阳东山镇地处长江入湘最前沿,可谓重任扛肩,也为湖南翻江倒海留下“活扣”。由此,湖南有效将生态文明建设与构建绿色产业体系结合起来。目前,国能岳阳电厂、煤炭铁路、水路联运储备基地两大能源项目在东山镇顺利动工,主体工程建设如火如荼;洪山头园区首期300亩土地开发全面启动;塔市驿深水码头、沿江公路建设提上议事日程;监华公路、铁路两用大桥列为华容县委、县政府重点工作,东山镇“大抓产业、主攻工业”的发展格局初步形成。坐拥长江“天赐之水”,实施岸线生态全面修复等重大工程,走出 “为水而困”的困境,步入 “因水而兴”的新局面,三湘大地逐步实现“将环境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的愿景。
做强制造业,发展不停歇。如果说,借水而兴是湖南创新发展的最新脉络,那么制造强省则是湖湘大地一脉相承的特有魅力。制造业是国家经济命脉所系,更是创新之源,近期热播电视剧《麓山之歌》,生动地反映了湖南建设制造强省的决心。近年来,湖南制造业正经历历史性变革,产业体系更加健全,产业链更加完整。2020年9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考察时强调:“自主创新是企业的生命,是企业爬坡过坎、发展壮大的根本。关键核心技术必须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要坚定不移把制造业和实体经济做强做优做大。”而今,三一集团、中联重科、山河智能等工程机械龙头企业,实现量的稳步增长和质的显著提升,综合实力、创新力和竞争力迈上新台阶,有力夯实了经济发展的根基。站在新的起点,牢牢把握制造业这一强省之基,坚定不移以先进制造业驱动高质量发展,必将为湖南向海图强和对外开放提供有力支撑。
顺势而兴产业,夯实脱贫成果。随着新兴业态的生长、因地制宜壮大特色产业、新生力量注入活力,湖南的乡村也不断走向振兴。以耒阳市长坪乡潭湖村为例,山高地少,基础设施薄弱,一度是“贫困”的代名词,近年来坚持尝试破困境,扎实推进农业与产业提质增效,成功走出了一条特色产业发展之路。在2012年,抢抓政府对农业领域加大金融扶持这一机遇,大力修缮基础设施;经过反复试验,逐渐形成油茶种植、红豆杉种植、生猪养殖和黄豆酱生产四大特色产业,为当地村民实现脱贫增收;青年干部深入乡村一线,与群众站在一起、干在一起,说“乡土话”、沾“泥土气”,在产业、项目和技术上带领群众实干、苦干,从乡村的实际出发抓产业、引项目、拓资源、强发展,引领人民群众脱贫致富。这是湖南大地上实现产业振兴的一个缩影,无数乡村正通过农业与现代产业的结合,为乡村振兴插上腾飞的翅膀。
万里征程风正劲,千钧重任再扬帆。从湘江到大江大洋,三湘大地逐步走向更大的舞台、更远的远方,让海内外充分感受湖湘魅力,为新时代湖南不断注入新的活力。
来源:红网
作者:苗瑞祥 张文杰
编辑:唐盈
本文为论道湖南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ldhn.rednet.cn/content/2022/09/14/118254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