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观察丨打通生态环境“毛细血管”,让城市生活更美好

来源:红网 作者:袁平桥 编辑:唐盈 2022-07-19 20:39:45
时刻新闻
—分享—

9a361d5a-ee50-43f0-a0f4-321b489153f1_.jpg

□袁平桥

进入新发展阶段,城市高速发展的同时,出现了“城市内涝、雨天看海”的现象,这需要我们重新审视人与城市、人与自然、城市与自然的关系。近年来,湖南积极践行海绵城市建设理念,积极构筑现代化城市排水防涝体系。目前,湖南省设市城市建成区海绵城市达标面积达601平方公里,雨水径流率得到有效控制,初步实现了“小雨不积水、大雨不内涝、水体不黑臭、热岛有缓解”的总体目标。

生态优先,以人为本,渗透海绵理念。新理念引领新发展,新发展需要新理念。传统城市的发展理念为高楼大厦和水泥街道,在这种理念下,城市看似壮观,却变得十分坚硬,是一块密不透气的“水泥板”。而建设海绵城市是树立以生态理念为基础的城市发展理念,可以大大提高排洪、滞洪、滞水能力,城市的运行效率会因此得到提升。湖南常德市作为第一批国家海绵城市试点城市,借鉴德国治水经验,从水环境、水安全、水生态、水文化、水产业等方面综合施策,顺利通过国家验收,为南方丰水地区海绵城市建设创造了样板。建设海绵城市,把海绵理念渗透到城市的每个角落,有利于改善城市生存环境,有利于降低城市治理成本。可以说,建设海绵城市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造福民众的惠民之举。

里外兼修,好看实用,打造良心工程。海绵城市是一个复杂的综合体系,里外兼修,更注重“里”;好看实用,更注重“用”。在长沙,市民对“海绵城市”也是可观、可感的生活日常。位于圭塘河流域的井塘公园,既是周边汇水区雨洪管理的一个有机模块,也是立体化展示海绵技术的科普公园,同时为居民休憩游玩提供了绿色空间。城市里的公园绿地、生态护岸、城市绿心既扮靓了城市的外观,也要充分利用附属的海绵功能,为城市注入环境保护内涵。这样海绵城市的工作做实在了,老百姓也满意了,既实现“小雨不积水、大雨不内涝”的海绵目标,又实现“路平、灯亮、水通、景美”的民生目标。

因地制宜,力求实效,杜绝“千城一面”。湖南河网密布、雨水丰沛,海绵城市建设要有自己的特点。每一座城市都有不同的地理环境和水资源环境,也应有不同的生态系统。为此,要因地制宜,打造适合自身实际的“海绵城市”。“渗、滞、蓄、净、用、排”六字诀构成了海绵城市总体技术体系,但是具体到每一座城市,则应体现出针对性和差异化。综合考虑各地的自然条件、水资源状况、设施现状能力、社会经济发展条件等因素,确定海绵城市建设具体指标,做到因地制宜、因水制宜、有的放矢,避免盲目建设。

城市让生活更美好!我们每个市民都是“海绵城市”的主人,更是海绵城市的参与者、建设者,让我们的家园成为一座自由呼吸、弹性释放的城市,一座美丽宜居、幸福栖居的城市,这是我们的美好期盼,更是我们的奋斗目标!

来源:红网

作者:袁平桥

编辑:唐盈

本文为论道湖南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ldhn.rednet.cn/content/2022/07/19/11539292.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论道湖南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