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压力通常是指,当职业要求迫使人们作出偏离常态机能的改变时所引起的压力,且往往给个体造成生理、心理甚至行为方面的不良后果,不仅给个人幸福和安宁带来负面影响,也会给正常工作的开展埋下严重隐患。身处一种责任性极强、风险性极高又常年保持超负荷运转的特殊行业,医疗行业从业人员面临的压力不言而喻,加之该行业对从业人员专业素质、奉献精神、职业道德等均有着高于一般行业的要求,其职业压力常常超出普通人想象。相应的,探索有效疏解医务工作者工作压力的途径,对于激发“白衣战士”昂扬斗志、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推进“健康中国”发展战略等,均具有重要意义。
一、医务工作者职业压力及其来源
每个人都身处大、中、小等不同的环境之中,即社会宏观大环境、生活或工作圈子的中观环境和家庭或个体小圈子的微观环境,医务工作者亦然。相应的,职业压力则来源于三种环境合力的共同作用。
1.社会大环境引致的职业压力
因社会大环境变化而产生的职业压力主要表现为:一是医务工作者作为一个整体所面临的生存压力。近些年,随着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推进,药品和耗材的零差价销售使得医院的收益大幅减少,医务工作者的收入结构也发生了很大变化,改革的阵痛和医院层面的各种压力尤其是生存压力,不可避免地通过层层转移给各级医务工作者。二是患者期望值过高带来的压力。医疗技术的局限性、医疗资源的有限性与广大人民群众健康需求的不断提升之间的矛盾始终存在,与此同时,部分患者片面地将医疗行为简单理解为商品买卖关系,认为花钱必须也必然等于治好病,一旦医务工作者限于技术条件不能做到手到病除、起死回生,矛盾就有可能激化,医务工作者面临的压力就会激增。三是负面舆情带来的压力。医疗技术和医疗条件的不断提升给人民群众的健康带来的积极影响是有目共睹的,但一些媒体尤其是自媒体报忧不报喜选择性报道甚至为了流量有意炒作医患矛盾的现象,对医务工作者的整体形象造成了负面影响,也在一定程度上挫伤了医务工作者的自尊心和积极性,带来了一定的心理压力。
2.医院内环境引致的职业压力
医院内环境是医务工作者置身时间最长、感受压力最直接的地方,其所产生的压力主要表现在:一是较重的工作负荷带来的压力。医院尤其是较大的医院人满为患几乎是常态,相应的,其中的医务工作者不仅不得不长期处于超负荷工作状态,还要每天面对饱受病痛折磨、心理状态不一、文化层次不同的患者,即使对患者、家属愤怒、恐惧、悲伤等负面情绪变化也要调整状态积极面对并加以疏导。此外,他们还要时刻准备应对诊疗过程中的不确定性和各种紧急或突发事件,时刻处于救治病人高度紧张状态,甚至经常将自己置身于感染疾病的风险之中。二是职称晋升带来的压力。职称不仅是衡量医务工作者专业水平的重要标志,也与其个人收入息息相关。为此,医务工作者需要在繁忙的工作之余,积极准备职称考试和面试、撰写高影响因子专业论文、承接各种科研课题,上述种种全部达标后,还可能因职数限额问题陷入长期的排队等待。而且,这一过程还会随着职称的一级级上升而不断重复循环。三是安全感的缺乏所带来的压力。医疗工作是高风险、高强度的脑力劳动,与此同时,医疗实践中,诊断和治疗的效果却存在很多难以准确估计与精准测量的问题,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一些的瑕疵,手术前的各种风险提示即是此类瑕疵可能发生的体现,相应的瑕疵表现在患者身上,就是医患纠纷的发生,表现在医务工作者身上,就是心理上严重的不安全感。
3.家庭和个体小环境引致的职业压力
由于工作的特殊性,医务工作者在家庭和个体小环境上面临的压力仍然与其职业有着莫大的关系,主要表现在:一是对家庭的亏欠感带来的压力。医务工作者大部分时间都在医院度过,作息时间无法与家人保持一致,导致其与家人的交流减少、对老人和孩子无法做到精心照顾,难免出现家庭关系紧张现象,导致其对家庭成员的歉意和亏欠感不断累积。二是生活不规律带来的压力。频繁的晚夜班、24小时随叫随到的待命状态、不规律的生活等,导致很多医务工作者出现生物钟紊乱现象,对其身心健康造成严重影响。三是终身学习的特性带来的压力。医学知识日新月异的特点,使得医疗行业成为一个需要终身不断学习提升的行业,医务工作者的终身都必须在永不停歇的自我提升中适应医学的发展,必须花费大量的精力时刻关注本领域的国内外最新动向,不断学习本专业的新知识、新技术,这也使得他们需要长期面对较大的学习压力。
二、疏解医务工作者压力的方式与路径
医务工作者肩负着救死扶伤的责任,承担着繁重复杂的工作,特别是在疫情常态化的大背景下,其所感受到的职业压力更是前所未有。也正因如此,探索疏解医务工作者压力的有效方式和路径,于国于民于医疗行业和医务工作者而言,其意义都尤为重要。为此,应本着“和谐医患关系,减少工作压力,提高自身素养,倡导快乐生活”的原则,建立减压机制,搭建减压平台,不断提升医务工作者身心健康水平。
1.国家政策层面
在该层面,应着重营造尊医重卫的社会大环境,让医务工作者在社会上找到认同感。一是继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加大对医疗卫生事业单位的投入,从政策体制层面消除现行医药购销领域和诊疗过程中的种种弊端,运用法律法规加强规范化管理,严格执行行业标准,严格规范各种诊疗行为,减少不良行为和医疗差错事故的发生。二是加强科普宣传,开展全民健康教育,提高全民健康意识,大力普及医疗常识,让患者对医疗行业的特殊性、差异性、局限性有更加清晰理性的认识。三是加强新闻宣传,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在欢迎媒体加强舆论监督的同时,加大对恶意扭曲事实、丑化医务工作者形象行为的惩处力度。
2.医院管理层面
在该层面,应着重营造人尽其才的工作内环境,让医务工作者在医院找到成就感。一是倡导积极向上的医院文化,培养出医务工作者的共性特质。以良好的精神食粮团结鼓舞医护人员,让医务工作者感受到医院就是家、家就是医院,建立个人行为与医院发展息息相关的共同体意识。二是合理规划职业生涯,培养有潜力的个性特质。给医护人员营造良好的发展空间,建立合理的晋升进步机制,绘制出适合不同人员的个性化蓝图,为每位医务工作者提供展示才华的机会。同时建立起严格的评价体系,给医护人员以合理的评价定位,及时表彰、表扬各级各类优秀人员,肯定医务工作者在医院建设过程中的贡献。三是营造和谐生活氛围,陶冶个人高尚情操。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提供交流、展示才华的平台;成立各种兴趣小组,组织各类文体活动,加强对外交友交流,给医护人员以合理的个人空间,助其找到不一样的自我。
3.医务工作者个人层面
在该层面,应着重营造积极向上的小环境,让医务工作者从自身找到归属感。一是确定正确的人生定位。鼓励医务工作者正确定位人生,认识自我、找到自我、开发自我,进而实现自我、超越自我;帮助医务工作者建立并保持乐观向上的心态,不断在逆境中寻找新的乐趣,让自己成为一个热爱生活、热爱家庭、善待生命、对生活充满激情的人。二是提高个人工作能力。树立“干一行爱一行”的意识,充分认识医务工作者的神圣使命,并以高尚的医德全身心投入其中;以积极向上的态度对待本职工作,认真学习,勤奋钻研,关心病人,用心体会工作的乐趣。三是快乐工作、幸福生活。采取疏导之法积极主动应对压力,认真分析冷静思考所面临的各种状况,通过各种途径进行自我减压,如听音乐、做运动、与朋友谈心、户外旅游、参加各种娱乐活动等;积极培养兴趣爱好,参加公益活动,将不良情绪转化为积极情感;学会运用运动抗压、食得其法、睡得其道、玩物壮志等方式缓解压力。
医务工作者的职业压力直接关系到患者的健康和大众的幸福,关系到专业技术人员队伍建设和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减少医务工作者的压力,提高职业幸福感,需要医务工作者、单位和社会的共同努力,如此,医患关系的构建必将取得越来越和谐的局面。
作者:彭亮(湖南省儿童医院)
来源:红网
作者:彭亮
编辑:刘昱
本文为论道湖南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ldhn.rednet.cn/content/2022/07/03/114642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