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建设哲学类课程思政 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

来源:红网 作者:毛新志 孙保学 余露 编辑:陈晓丹 2022-02-24 17:23:57
时刻新闻
—分享—

从2012年党的十八大提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到2020年教育部颁布《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全面推动课程思政建设成为人才培养的应有之义和必备内容。针对研究生课程思政存在的意识弱、两张皮、贴标签、缺特色的突出问题,湖南师范大学哲学学科积极探索研究生哲学类课程思政的改革与创新,逐步形成了“三课共进、三维协同、多维并举、双堂互促”的研究生哲学类课程思政建设模式,明显提升了研究生培养质量。

一、融入新文科理念推进课程思政内容“立体化”发展

构建“一个内核固本、双轮优势驱动、三类课程共进、四重内容增信”的课程思政教学体系,守好课程思政的“主战场”。坚持“马中西”为内核,发挥其在课程思政建设中强基固本的基础性作用。重点打造哲学基础学科的学术高地,充分发挥伦理学和科学技术哲学的特色与优势,结合新文科建设理念,主动对接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与社会服务,培育新亮点、促成新发展,“双轮驱动”研究生哲学类课程思政的特色发展;推进研究生哲学类公共基础课程、专业教育课程、社会实践课程的同向、同行、共进;建设“哲学经典与时代精神”“哲学前沿与创新思维”“科研诚信与职业道德”“责任担当与社会实践”四大模块课程,实现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的创新融合;强化课程思政的四大重点内容——“一观四情三同三化”,抓好教学内容的改革重点。例如,哲学类公共基础课(自然辩证法、工程伦理、医学伦理学)涵盖理、工、医等学科研究生,每年惠及学生近1500人次,极大地提升了学生的道德素质、厚植了学生的理想信念,涌现了一批在全国有影响的先进学生典型,学校被《光明日报》誉为“英雄成长的沃土”。

二、构建“三维协同”机制提升课程思政育人效能

联合校内外教学、科研和管理机构,确立科教管协同、产学研协同、跨学科的“三维协同”协同机制,实现了课程思政工作体系、教学体系和内容体系的联动,拓宽了课程思政的渠道和能力供给。一是科教管协同提升研究生的创新能力。近5年来,哲学学科教师获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0余项,出版高水平专著30余部,发表高水平论文近300篇,获得教育部第八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1项,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4项,等等。这些高水平项目与成果不仅为课程思政提供了新的重要资源,也为研究生积极参与导师的课题研究与教学实践提供了机会,进一步提升了研究生的科研创新能力。二是产学研协同培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学院建有10多个实习基地与研学中心,例如,在湖南省长沙县开慧村建立道德文化实践基地,与湖南省红色档案馆建立研学中心,为培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优秀研究生提供了实训场所,通过产学研协同,将所学的理论运用到实践当中去,全面提升研究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三是跨学科交叉协同锻造综合能力。学院成立了湖南师范大学PPES创新创业教育中心,并获批湖南省教育厅的创新创业教育中心,通过整合学院的哲学、政治学、教育学与社会学(PPES就是这四个英文单词首个字母的合成)等学科和专业的优势,促进学科的交叉与融合,培养创造性的复合型人才。

三、多维发力积极整合课程思政师资力量

“多元联动、多维培养”,切实增强教师队伍的育人意识和能力,打造一支“政治素质硬、道德品行好、教学水平高、科研能力强、实践技能多”的课程思政“主力军”。坚持“八个统一”为统领,明确哲学类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价值要求和方向,强化教师的育人意识;将研究生学术导师、实践导师、教辅人员等联合起来,实现多元教育主体协同培养,推动投建高校、科研院所、行业企业多元协同育人新格局;将课程思政纳入导师队伍选聘和培训之中,重视教师师德师风建设,建立课程思政集体教研制度,定期召开“思享会”,提升教师的育人能力。通过这些措施,教师团队总体实力大幅提升。例如,1人获“芙蓉学者(青年)”称号,1人获“湖南省湖湘青年英才”等;教师的课程思政意识和教研能力显著增强,团队成员联合编写的《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纳入湖南省高等学校岗前培训教材体系等;教学综合水平明显提升,如“科学技术哲学与工程伦理”等3支教学团队获评湖南省研究生优秀教学团队,1人获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教师课堂教学竞赛二等奖,1人获评湖南省高校普通教师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标兵等。

四、创新“双堂互促”教学方法优化课程思政育人环境

一方面,精进第一课堂,发挥其显性教育的引领作用。深挖公共基础课的哲学基础,以伦理学和科技哲学两大专业特色滋养、助推公共基础课的深度发展;创新公共基础课教学方式,采用案例教学、小组讨论,线上线下相结合、“奇葩说”辩论等形式,育人于无声处;利用“1234”体系重塑专业教育课,将价值引导寓于知识教育和能力培养之中。另一方面,积极开发第二课堂,发挥隐性教育的协同作用。例如,定期举办“岳麓国际道德文化论坛暨研究生暑期学校”“湖南省研究生创新论坛”,组织“麓山哲学坊”“赛博风讲堂”系列讲座;拓展思政教学方式,积极利用在线资源、研究生论文分享会等新形式,注重在潜移默化中实现课程思政建设目标。通过创新“双堂互促、显隐统一”的课程思政育人方法,哲学及相关专业研究生的能力得到培养、素质得到提升,在论文撰写、教学竞赛等环节均表现优异。近年来,3名学生获湖南省优秀博士论文,6名学生获湖南省优秀硕士论文;2名学生获湖南省第十四届研究生创新论坛一等奖;1名学生分别获全国首届全日制教育硕士学科教学(思政)专业教学技能大赛一等奖等。

(作者系湖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湖南师范大学基地特约研究员)

来源:红网

作者:毛新志 孙保学 余露

编辑:陈晓丹

本文为论道湖南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ldhn.rednet.cn/content/2022/02/24/10943825.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论道湖南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