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芙蓉国评论丨让“无为是过”成为一种价值风向

来源:红网 作者:段官敬 编辑:陈乘 2021-11-30 10:50:19
时刻新闻
—分享—

芙蓉国长图.jpg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即缺点、不足和短板,党员干部履职尽责、担当用权、为民服务,求的是实效实质,要靠实绩说话、以作为立身。新形势下,党员干部犯错违规是过,不作为、慢作为、无作为同样是过。道理很简单,在其位谋其政、履其责尽其心。党员干部无作为,就必然让问题积小成大、集腋成裘,最后成为压倒地方经济社会高质量的一根“稻草”。“无为是过”正是对党员干部作风的起码要求。

但事实上,不乏少数党员干部信奉不干事不出错,当起了安逸享受的“太平官”、四平八稳的“佛系官”、推诿扯皮的“油条官”等等,凡此种种无不是“无为无过”的错误观念折射。显然,“无为无过”是一种作风病。要么怕事惧事、不敢担当,要么回避麻烦、不愿吃苦,要么缺乏本领、办法不多,面对工作任务、重点工程、中心大局不知如何下手,甚至把得过且过、浑浑噩噩、轻松自在当做“价值追求”。

“无为是过”,此过在于宗旨情怀丧失、政治作风丢失。为民服务是本分、担当作为是本色、履职尽责是本责,党员干部“干”字当头,若不干事、不办事、不尽力,怎能肩负新时代使命、如何扛起高质量发展任务、怎样走好新的长征路?无论如何,“无为”就会损害党和人民的事业、侵犯百姓群众利益,与党员干部勤勉奉献精神格格不入。因此,“无为是过”必须纳入干部教育培训的重要内容、作为干部考核评比的重要事项,切实让“无为”干部无市场、无出路。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让“无为是过”成为一种价值风向,就得替党员干部破除不敢为、不会为的能力局限和本领恐慌,让党员干部尤其是年轻干部能够修炼内功、提升本领,充满斗争的底气、充实实干的志气、提振攻坚的骨气。要加强干部思想淬炼、政治历练、实践锻炼、专业训练,让干部在经济发展最前沿、项目建设主战场、重大斗争第一线、急难险重热锅上打磨锻造,让各级党员干部站稳人民立场、树立正确价值观、强化责任担当,不断增强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意识和本领。

水不激不跃,人不激不奋。让“无为是过”成为一种价值风向,倒逼各级党员干部奋勇向前、锐意作为、敢于斗争,关键得树牢优者奖、能者上、庸者下、劣者汰的用人导向,尤其健全与“无为是过”配套的“无为问责”机制,切实让无作为、不作为、慢作为的干部受惩罚。如此,通过奖优惩后才能激励创先争优,实现高质量发展、跨越式追赶的工作局面。

来源:红网

作者:段官敬

编辑:陈乘

本文为论道湖南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ldhn.rednet.cn/content/2021/11/30/10474217.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论道湖南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