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李伏清 易志华:传承辛亥革命薪火,奋进伟大复兴征程

来源:红网 作者:李伏清 易志华 编辑:刘昱 2021-10-11 10:25:53
时刻新闻
—分享—

    110年前,武昌城头一声枪响,划破近代以来中国的黑暗夜幕,揭开中华五千年文明历史新的一页,结束了在中国延续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拉开了中国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序幕,吹响了“振兴中华”的时代前奏。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辛亥革命110周年大会上所说:“辛亥革命永远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征程上一座巍然屹立的里程碑。”一代代中华儿女传承辛亥革命薪火,在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国家富强的道路上艰辛探索、接续奋斗,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

微信截图_20211010111453.png

△纪念辛亥革命110周年大会现场。(总台央视记者张宇拍摄)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

    辛亥革命之前,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维新运动等一次次探索均告失败,民族命运、国家前途一片迷茫。以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先驱举起振兴中华的旗帜,大声疾呼“亟拯斯民于水火,切扶大厦之将倾”,发动了辛亥革命。但是在内软外困、力薄势单的条件下,革命成果被窃取,包括后来的二次革命、护国运动、护法运动、北伐战争,最终也没有改变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和中国人民的悲惨境遇,没有完成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这些革命和运动最终的失败,最根本的原因就是没有解决革命的道路问题和领导问题,没有找到能够领导中国人民走向独立富强的正确道路,没有坚强的领导力量。

    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中国人民和中国革命事业就有了领路人、指挥棒、主心骨。中国共产党人继承孙中山先生革命遗志,扛起反帝反封建的革命大旗,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外御强敌、内求民主,经过28年的浴血奋战最终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新中国。又经过社会主义改造、建设,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建立起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实行改革开放,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和体系,终于探索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正确道路。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我们奋马加鞭,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沿着这条道路,我们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实现了第一个百年目标,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接近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道路来之不易,我们要全面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以不可阻挡的步伐迈向伟大复兴。

微信截图_20211010111714.png

△湖北武汉首义广场,《走向共和》青铜雕塑。(图/视觉中国)

传承革命精神和斗争意志,锚定目标艰苦奋斗

    在辛亥革命前,萍浏醴起义、黄冈起义、安庆起义、镇南关起义、黄花岗起义等一系列武装起义都失败了,林觉民、刘道一、陈天华等一大批革命英雄或牺牲或被捕。但是革命志士们仍前赴后继、舍生忘死,在辛亥革命中又有陆皓东、徐锡麟、吴禄贞等一大批革命烈士倒下。辛亥革命虽然最终没有完全完成它的目标和使命,但是它所锻造的革命精神和斗争意志被传承下来。在北伐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中,在抗洪抢险、地震救灾、扶贫攻坚、抗击新冠中,在国家有难、人民受辱的关键时刻,无数中华儿女挺身而出,“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革命精神依然是我们民族最强大的精神动力。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全党必须准备付出更为艰巨、更为艰苦的努力。”在实现第二个百年目标、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征程上,我们面临着更加复杂严峻的考验和挑战,仍然有着阻碍我们前进的巨大风险、困难。任务更加艰巨、机遇稍纵即逝,船到中流,不进则退,慢进亦退。面对新形势、新目标、新使命,我们更需要革命精神的洗礼和斗争意志的砥砺,艰苦奋斗、顽强拼搏,不怕牺牲、甘于奉献,敢于克服一切艰难险阻,敢于同一切危害国家安全、人民利益的势力作斗争。

微信截图_20211010111922.png

△江苏南京,孙中山先生雕塑。他完成的《建国方略》由《孙文学说》《实业计划》《民权初步》三部分构成。(图/视觉中国)

弘扬伟大爱国主义精神,汇聚团结奋进磅礴力量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图腾,是我们从胜利走向胜利最持久、最强大的精神力量。以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先驱们为了找到国家的出路,解救人民于水火,怀着巨大的民族责任、历史担当、人民情怀,克服了难以想象的苦难,付出了艰苦卓绝的努力、作出了英勇无畏的牺牲。“以吾人数十年必死之生命,立国家亿万年不死之根基”(孙中山语),展现了中国人民不分阶级地域、不分贫富强弱、不分男女老少最淳朴的爱国情感。辛亥革命的经验也告诉我们,没有发动和依靠人民的力量,没有团结一切可以团结起来的爱国力量,最后还是会失败。

新时代我们更需要爱国主义精神团结全国各族人民,凝聚起同舟共济、同心同力的精神意志和奋斗力量。加强新时代爱国主义统一战线建设,坚持大团结大联合,紧紧依靠人民群众,把国家安危和人民冷暖放在第一位,坚定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通过国家的发展强大和人民的幸福安康,让港澳同胞、台湾同胞、海外侨胞感受到国家利益即是人民福祉,爱国主义就是真正的大义所在。让更多的中华儿女加入到,实现国家完全统一、民族伟大复兴不可阻挡、无法逆转的时代潮流中来。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合作与共赢谱写发展新篇章

    经历了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中国向列强割地赔款,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辛亥革命是中华民族在积贫积弱、外辱内乱中的呐喊和反抗。中国人民深深地知道被欺负、被压迫得不好受,知道恃强凌弱、弱肉强食的不应当,中华民族的血液里没有侵略欺凌的基因,中国人民的幸福是靠自己的努力奋斗而来。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中国人民不仅希望自己发展得好,也希望各国人民都能拥有幸福安宁的生活。”历经战乱的中国人民最知道国家的发展需要和平,人民的幸福需要和平,中国人民渴望和平,也是和平最坚定的守卫者。

    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坚持互利共赢、不搞零和博弈,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将人类社会文明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今天,中华民族任人宰割、饱受欺凌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我们更不会因为自己强大了而去欺负别人,而是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旗帜,以中国的发展为其他国家带来机遇,同全世界人民一道,迈向和平幸福的光明未来。

    在纪念辛亥革命110周年的时刻,缅怀革命先驱的历史功绩,展望复兴征程上的险隘雄关,弘扬辛亥革命精神,奋进伟大复兴征程。


此文为2021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高校思政课研究专项“新时代红色资源融入思政课教学的内在逻辑与实现路径研究”(项目编号:21VSZ038)和2021年度湖南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研究项目“‘四史’课程实践教学创新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李伏清,湘潭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思行名师工作室负责人;易志华,湘潭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生。

来源:红网

作者:李伏清 易志华

编辑:刘昱

本文为论道湖南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ldhn.rednet.cn/content/2021/10/10/10276293.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论道湖南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