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算好“生态账”,描绘美丽中国壮阔版图

来源:红网 作者:肖迪 编辑:陈晓丹 2021-09-23 11:16:40
时刻新闻
—分享—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生态保护补偿制度改革的意见》以来,生态保护红线制度和生态保护补偿制度贯通了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的“转换通道”,共同筑起了“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的制度屏障。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以“眼睛”和“生命”为喻,强调要正确处理经济社会发展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重要内容。守护国家生态安全、夯实永续发展基础,必须严守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加快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为子孙后代留下“看山望水忆乡愁,美丽中国入画来”的壮阔版图。

坚持以绿色发展“唱主角”。绿色发展既是新发展理念的重要内涵,更是构建高质量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必然要求。当今时代,创新驱动是大势所趋,“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行不通,只有从“粗放式生态索取”转向“精细化生态发展”才可能持续发展。一方面,应坚持以科技创新引领“发展突围”,开发、应用、推广低碳高效的生物科技、清洁能源、新型材料等核心技术,打破“低小散”产业“坛坛罐罐”,不断发展新技术、转化新产业、培育新动能,推动绿色化、循环化、数字化产业转型,让生态文明建设体现经济性、成长性、未来性。另一方面,应牢牢牵住招商选资、招大引强、集群强链“牛鼻子”,调结构、优布局、强产业、全链条,坚持淘汰落后产能与促进产业升级相结合、研发绿色制造技术与转化绿色科技成果相结合,充分发挥生态环保倒逼作用,全面落实产业准入负面清单,推动产业结构、能源结构、运输结构、用地结构优化调整。

坚持以斗争精神“还欠账”。非斗争难以破局,非斗争无以成事。保护生态环境既是庄严承诺,更是迈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关键一环,必须以“开局就是决战,起步就是冲刺”的精气神,打赢全形态、全链条、全区域污染防治攻坚战。要弘扬斗争精神,锚定“沉疴痼疾”,真查真改,密切关注群众反映强烈问题,推动“十四五”时期污染防治从“坚决”走向“深入”。要抓住斗争重点,紧扣“碳达峰、碳中和”战略方向,围绕减污、降碳、强生态,提气、增水、固土、防风险,严把“两高”关口,在人居环境、十年禁捕、面源污染、超排乱放、垃圾分类、覆土复绿、矿山整治等重点区域、核心领域、关键指标上实现新突破。要讲求斗争艺术,善于从生态环境整体性出发,从末端治理转向源头预防,做到“新账不再欠,老账及时还”。

坚持以法治制度“奠基石”。法者,治之端也。生态文明既有“红线”又有“底线”,只有“零容忍”,没有“擦边球”。要营造法治氛围,深入学习贯彻民法典、环境保护法和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关于划定并严守生态保护红线的若干意见等重要法规制度,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法治内涵、法治思维、法治方式“飞入寻常百姓家”。要压实主体责任,按照源头严防、过程严管、后果严惩、执法严明的要求,着力构建企业、社会、群众多元参与、共治共享的大治理格局,确保守土有责、守土尽责。要强化环境监管,严厉打击各类破坏生态环境违法行为,以强大震慑力做到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不留死角。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在生态环境保护上,一定要学会算大帐、算长远账、算整体账、算综合账。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以“用之不觉、失之难存”的警惕心和紧迫感,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久久为功,让美丽中国青山常在、碧水长流、空气常新。

来源:红网

作者:肖迪

编辑:陈晓丹

本文为论道湖南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ldhn.rednet.cn/content/2021/09/23/10189494.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论道湖南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