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0日,湖南省委常委、省委组织部部长王成赴湘潭大学调研。他强调,要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和关于加强高校党建工作的重要论述,紧扣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大力弘扬优良办学传统,扎实推动高校内涵式高质量发展,为实施“三高四新”战略贡献智慧力量。
“好老师要做到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广大党员干部尤其是教师党员干部更当争做师德高尚、潜心育人“大先生”,坚守教育报国理想,任世界喧嚣,任年华苍老,用自己的平凡,去兑现一个又一个梦想,成就中国铸魂引路人的最美姿态,为民族复兴贡献力量。
发展是第一要务,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教育强则国家强,在当前的新发展阶段,高校作为人才的摇篮,要紧紧抓牢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任,答好高校党建这道题。于此而言,红色资源与高校党建工作的融合需要系统的、扎实的理论基础。唯有如此,才能切实发挥红色资源的价值,提高高校党建工作的实效性。
众所周知,湖南是一片红色沃土,一群湖南人,半部近代史。湖南近现代以来涌现的党和国家领袖人物包括毛泽东、刘少奇、任弼时、胡耀邦等;共和国元帅有彭德怀、贺龙、罗荣桓,大将有粟裕、黄克诚、陈赓、谭政、萧劲光、许光达,上将有萧克等19位;新民主主义时期,湖南英勇牺牲的革命烈士超过20万。三湘大地遍布着1832处革命遗址,其中包括重要历史事件和重要机构旧址475处、重要历史事件和人物活动纪念地400处、革命领导人故居488处、烈士墓270处。这些,都值得我们用心去挖掘、去学习、去纪念、去传承。
我们放眼全国,追溯古今,高校师生拥有天然火热的干事创业激情,营造潜心育人、潜心科研、激发创造活力的工作学习环境,高校党建工作更应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引导高校师生从李四光、钱学森、钱三强、邓稼先等老一辈科学家,陈景润、黄大年、南仁东等新中国成立后成长起来的杰出科学家中汲取胸怀祖国、服务人民精神力量,在年轻人“诗和远方”的青春理想中,传承“红色印记”。
只有切实发挥红色资源的价值,才能提高高校党建工作的实效性。一方面高校需要加强对红色资源的理论研究,充分认识红色资源在党建工作中的价值,形成一整套以理论研究、工作制定和实施、质量反馈和评估以及必要的保障的,建好红色资源的学生党建工作体系,以促进红色资源价值的有效发挥。另一方面要充分发挥红色资源的价值,就要加强对全国各地红色资源的系统开发与整合,尤其是红色资源分布地域广,且多集中于革命老区,如延安、湖南等地,要将不同地区、不同类型的红色资源进行归纳整合,同时要注重保持红色资源的系统性和连续性,从而形成具有层次性的红色资源结构体系,方便人们对红色资源的认识和了解,更好地发挥红色资源的功能与效用,挺直高校党建的“脊梁”,将之与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深度融合,实现双赢的高质量发展。
作为教育工作者,立德树人,就当具体到帮助学生树立崇高理想、培育良好品质、掌握知识技能,成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就是要培养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把立德树人的成效作为检验工作成效的根本标准,一切工作都要围绕立德树人的目标开展。在落实高校党的建设工作中,更要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在把握时代大势中找准方位坐标,要在推进民族复兴伟业中强化自我锻造,引导师生坚定理想、担当作为、锤炼本领、涵养品德,从百年党史湖南巨变中汲取奋进力量,成为堪当重任、开创未来的时代先锋。只要我们把握住了这个根本任务,就能在答题的过程中不“跑题”,不“偏题”。
来源:红网
作者:唐代远
编辑:唐盈
本文为论道湖南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ldhn.rednet.cn/content/2021/09/11/101323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