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十次会议,研究了扎实促进共同富裕问题。共同富裕不是少数人的富裕,也不是“吃大锅饭”“搞平均主义”,而是全体人民群众的富裕,各级党委政府要深刻领悟“共同”的要义,做大“蛋糕”、分好“蛋糕”,确保共同富裕道路上“不掉一人、不漏一户”。
共同富裕不是一类人的富裕,而是要通过勤劳致富、创新致富、发展致富、改革致富,使发展红利人人共享。因此缩小收入分配差距,对一个国家的长治久安非常重要,尤其对我们这样拥有14亿多人口的超大型国家至关重要。目前来看,合理调节城乡、区域、不同群体间分配关系成为“重大课题”。要以乡村振兴为切入点,通过实施农村产业提质升级,开展增加集体积累、增加农民收入“双增”攻坚行动,深入实施科技进乡村等,不断蹚出新路子、提供好经验,确保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的先行示范。要倡导先富带后富、帮后富,重点鼓励辛勤劳动、合法经营、创新创业的致富带头人,通过他们的传授、帮带、辐射,给更多人创造增收机会,让富裕群体越来越“大众化”。
共同富裕是全体人民的富裕,是人民群众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富裕,不是少数人的富裕,也不是整齐划一的平均主义,要分阶段促进共同富裕。本质上说,高质量发展的最终旨趣不是经济的增长,而是将发展目的复归至“人的发展”。新时代下,社会主义共同富裕特别注重人的全面发展,不仅是物质生活的富裕,而且包括精神家园的富足。在此背景下,中央提出构建三次分配制度安排,将进一步有序引导社会力量整合社会资源,更好激发社会治理活力,实现政府“有形之手”、市场“无形之手”、社会“温柔之手”同向发力,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与政府“有形之手”、市场“无形之手”不同,第三次分配犹如社会“温柔之手”,“赠人玫瑰,手留余香”。它以募集、捐赠、资助等慈善公益方式,让先富帮助后富,进一步缩小社会差距,传递向上向善的力量。当然,第三次分配主要是民间的,须建立在自愿的基础上。因此,要建立健全回报社会的激励机制,进一步培育民心向善的公益慈善文化,从而真正发挥出三次分配的应有效果。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一个重要目标,要始终把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实现现代化过程中作出更有效的制度安排,解决好地区差距、城乡差距、收入差距等问题。要正确处理效率和公平的关系,构建初次分配、再分配、三次分配协调配套的基础性制度安排,加大税收、社保、转移支付等调节力度并提高精准性,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比重,增加低收入群体收入,合理调节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形成中间大、两头小的橄榄型分配结构,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使全体人民朝着共同富裕目标扎实迈进。
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一项长期任务,也是一项现实任务,必须按照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稳步推进。力度上,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建立科学的公共政策体系,形成人人享有的合理分配格局,同时统筹需要和可能,把保障和改善民生建立在经济发展和财力可持续的基础之上,重点加强基础性、普惠性、兜底性民生保障建设。一口吃不成胖子,通往共同富裕之路,需要久久为功,积小胜为大胜,既要尽力而为,又要量力而行。当前,要预防高福利陷阱,不能过度强调物质享受,不能冒进急于求成,不能盲目吊高胃口。因此,各级党委政府要把扎实促进共同富裕作为“践行为民情怀”的务实举措,坚持循序渐进,对共同富裕的长期性、艰巨性、复杂性有充分估计,鼓励各地因地制宜探索有效路径,总结经验,逐步推开,让广大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来源:红网
作者:安进秋
编辑:唐盈
本文为论道湖南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