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芙蓉国评论丨人民,只有人民

来源:红网 作者:刘艳秋 编辑:陈晓丹 2021-07-13 15:48:34
时刻新闻
—分享—

朝阳banner.jpg

——学习“七一”重要讲话笔谈之二

“伟大、光荣、英雄的中国人民万岁!”

随着天安门城楼上,最后一句铿锵的话语飘荡而出,一个国家、一个政党的深情与厚谊,就这样直接而亲切地,抵达了每一个中国人的内心。

86次。

七千余字的讲话稿里,“人民”一词,出现了86次。放置于世界的视角,对人民的重视达到如此高度,或许很难想象。

但这样的重视,置之于今日的中国,却是平常中的平常。

因为从建党初始,人民,便是我们党的根基与血脉。从革命到建设,从改革开放到社会主义现代化,一路历程足以证明,人民的力量一旦被激发出来,就有着改天换地的伟力,能彻底改变国家和民族的面貌。

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历史进步的动力。

这也是为什么,习近平总书记会在讲话中强调,“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

你们的参与,汇聚成百年前行的动力;你们的力量,是未来中国腾飞的羽翼。

站在百年的节点之上,如何学习贯彻“七一”重要讲话,继续依靠人民伟力,走好新的伟大征程?

这是版图之上,每一个省份都应认真思索的问题。

于湖南而言,答案在于“变”与“不变”。

“不变”,是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不变,是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不变,是密切联系群众不变。

是要继续做到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把为民造福作为最大政绩,以实际行动回答好“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的问题。

百年来的制度和道路已经被实践所验证,而我们要做的,就是继续坚持,葆有初心。

“变”,则是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以发展的眼光看问题,以发展的眼光解决问题。什么方面人民群众感觉不幸福、不快乐、不满意,我们就在什么方面下功夫。

脱贫攻坚的累累硕果,见证着小康路上“一个都不能少”的庄严承诺。精准扶贫向乡村振兴的衔接之中,是稳稳托举走向新生活的细致关怀。

“银发浪潮”迎面而来的当下,湖南完善了多层次养老保障服务体系,不论是农村的互助养老、农村留守老人关爱制度,还是城市打造的15分钟“养老服务圈”,老有所养的质量正逐步提升。

“上学难”的呼声之下,湖南着手打造芙蓉学校,让贫困地区的孩子“上好学”,义务教育的大班额也正在消解,更多的孩子可以在家门口享受优质教育。

“看病难”的通病下,湖南着力提高大病保障水平,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基层,分级诊疗制度逐步落实,建立各种形式的医联体725个,累计覆盖医疗机构6310家,城乡居民看病日益便捷。

“就业难”之下,湖南通过政策引领、经济联动、培训强基、创业促进、服务增效等措施,极大地促进了就业兴业,人民群众创业乐业的机会越来越多,小康生活的成色越来越足。

“忧居”之下,湖南着力提升城乡百姓居住环境,“忧居”正向“宜居”“优居”转化。

从学位到床位,从车位到厕位,每一个个体的需求都得到重视,期待都有所回应。

这是湖南对每一个细枝末节的关怀,因为每一件细微的民生琐事里,都蕴藏着发展路上最恒定不变的价值与方向——人民。

而今,湖南正大力实施的“三高四新”战略,同样也是推动湖南高质量发展与高品质生活互促共进的必然要求,顺应着人民群众对高品质生活的向往。

正如省委书记许达哲在《人民日报》撰文,“统筹抓好就业、教育等民生事业,努力让老百姓的钱袋子更鼓一些、上学就医更方便一些、文化生活更丰富一些、吃得更放心一些”。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这是湖南始终不变的初心,亦是湖南随发展而变的关怀。

来源:红网

作者:刘艳秋

编辑:陈晓丹

本文为论道湖南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ldhn.rednet.cn/content/2021/07/13/9655405.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论道湖南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