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转化红色资源,打造通向远方的“红军路”

来源:红网 作者:何竹梅 编辑:陈晓丹 2021-07-13 15:51:39
时刻新闻
—分享—

湘赣两省交界处,罗霄山脉高耸壁立,青绿色的滁水河荡起层层波纹。登高远眺,坐落在一片开阔处的沙洲村,游人如织。汝城县沙洲村党支部书记朱向群说:“每天成百上千人到村里参观,光是旅行团就几十个,沙洲的面貌今非昔比,乡亲们迎来了好日子。”

湖南汝城县沙洲村“游人如织”的场景,一方面得益于将红色资源转化为发展优势,一方面也体现出广大党员干部、人民群众对传承红色基因的需求。这个本来不起眼的沙洲村,因为有了“半条被子”这一红色资源而备受瞩目。“3名女红军借宿徐解秀老人家中,临走时,把自己仅有的一床被子剪下一半给老人留下了。”这个动人的故事,将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宗旨作了最生动地诠释:什么是共产党?共产党就是自己有一条被子,也要剪下半条给老百姓的人。

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曾深情讲述这个故事,以此激励广大党员干部要发扬“半条被子”精神,将“为民服务”的工作进行到底。“半条被子”是“军民”鱼水深情的见证,是一份厚重的“党史”教材。当年红军在缺吃少穿、生死攸关的时候,还想着老百姓的冷暖,那是“一枝一叶总关情”的生动诠释,也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与别的队伍最大的区别。伟大的为民情怀,就是中国共产党人制胜的法宝。

今天,中国共产党走过百年征程,带领中国人民实现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沙洲村村干部们汲取“半条被子”的精神营养,协力为沙洲谋发展、为民服务,村民们看在眼里、念在心中。全村仅用8个多月时间就完成了旅游公路、游客服务中心、“半条被子的温暖”陈列室等30多个项目,创造了项目建设的“沙洲速度”,这是“半条被子”精神的具体体现,也是转化红色资源,打造一条通向远方的宽阔平坦的“红军路”的必然要求。

沙洲村的脱贫致富是深度贫困地区脱贫奔小康的一个缩影。红军战士的“半条被子”精神,已经化为当地群众奋斗的动力,而充分利用好红色资源,将红色资源转化为促进地方发展的磅礴力量,也正是党史学习教育的重要内容。“心中常思百姓疾苦,脑中常谋富民之策”,在党的坚强领导下,如今许许多多像沙洲村这样的深度贫困地区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老百姓真正过上了好日子。一个个昔日偏远落后的小山村蝶变成红色旅游景区。一条条平坦宽阔的“红军路”将一直延伸到远方,通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灿烂未来。

来源:红网

作者:何竹梅

编辑:陈晓丹

本文为论道湖南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ldhn.rednet.cn/content/2021/07/13/9655371.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论道湖南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