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科技“时时新”,乡村“实实兴”

来源:红网 作者:张生 编辑:陈晓丹 2021-07-13 10:16:11
时刻新闻
—分享—

“不吃饭则饥,不学艺则愚”。技术的创新,是让民众饱肚子的“财富密码”。正是因为有了袁隆平的杂交水稻技术,才让水稻产量实现了数倍增长,人民不再饿肚子。科技常新,乡村常兴。当前社会发展日新月异,面对更多机遇、更多挑战,乡村应紧紧抓住科技的翅膀,趁势而上,实现乡村振兴。

如何能利用好科技,让科技的力量真正用在乡村土地上?关键还是要靠“学”和“用”。只有不断学习新技术,结合实际不断用好新技术,学用结合,方能让科技时时刻刻自我更新、让乡村实实在在繁荣兴盛。

乡村振兴,要学得了新技术。如今在农村看到的最生动画面,就是大棚里农户正向技术人才学习种植和管理技术。对于基层来说,学得了意味着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施教者肯教,另一方面是受教者肯学。施教者肯教,就要俯得下身,伸得出手,眼里有民间实情,脚下有乡村小路。受教者肯学,就是要转变思想态度,接受新事物新方法。从目前实际情况看,仍存在组织的培训无人去,找人充充人数的情况。组织培训的初衷是让人学到新技术,可一旦走偏,仅仅将培训停留在会议室里开开会、照照相、走走过程,那么就会背离初衷,徒劳无功。究其原因,除了某些群众持有“培训无用论”外,基层干部也应思考什么才是群众最需要的课程,不妨拿身边事说话,改进方式方法,少开无聊的培训会议,多做田间地头的技术指导。

乡村振兴,要用得了新技术。如今的农业种植,如果采用无人机喷洒农药,原本需要雇佣人工喷药施肥的,现在就只需无人机便可轻松搞定。从前“想吃细粮就吃细粮,还能经常吃肉”是百姓最想过的日子,现在“上山干活就是挑金扁担”是他们最美好的向往,这些无人机就是百姓们的金扁担。从古至今,每一次技术革命,都给人民的生活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实现了深刻变革。在乡村振兴的舞台上,脱颖而出的就是技术的“掌控者”,如扶贫书记直播带货直击农产品滞销难题,大型收割机纾解秋耕的繁忙,卫星定期“光顾”农场时时监测环境信息,等等。信息时代,只有充分用好技术才能充分快捷地解决农村痛点难点。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是民族进步、国家兴旺的基础。让科技之风真正吹入乡村土地,乡村振兴的步伐才能越走越坚定,道路才会越走越宽广。

来源:红网

作者:张生

编辑:陈晓丹

本文为论道湖南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ldhn.rednet.cn/content/2021/07/13/9654067.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论道湖南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