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灯塔高矗,把足迹刻印于实干奋斗征程

来源:红网 作者:周军 编辑:化定兴 2021-05-23 22:43:26
时刻新闻
—分享—

沉痛默哀,致敬缅怀。“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永远离开了我们,而科学永恒,精神长存。

5月23日下午,受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委托,湖南省委书记许达哲专程看望了袁隆平同志的家属,转达习近平总书记对袁隆平同志的深切悼念和对其家属的亲切问候。充分的肯定,深沉的牵挂,亲切的关怀,总书记拳拳之心深刻展现出对共和国“功臣”的崇高敬仰。

巨星陨落,山河同悲。袁隆平的一生,是爱国为民的一生,是不懈奋斗的一生,是探索钻研的一生,是朴实无华的一生。习近平总书记高度肯定袁隆平同志为我国粮食安全、农业科技创新、世界粮食发展作出的重大贡献,并要求广大党员、干部和科技工作者向袁隆平同志学习。承载着深沉的嘱托,湖南省委书记许达哲第一时间把总书记的缅怀之情转达到袁隆平家属,把总书记对弘扬袁隆平“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人民,信念坚定、矢志不渝,勇于创新、朴实无华”高贵品质的期盼传递到全社会。

习声回响三湘大地,共振大江南北,人们将内心的不舍与悲痛化作前进的力量,以更加坚强的奋进姿态赓续袁老未尽遗志。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嘱托的,对袁隆平同志的最好纪念,就是学习他的高贵品质。袁隆平院士离开了我们,留下了极其厚重丰富的科学遗产和精神财富,激励我们不断开拓进取、奋力前行。广大党员干部要结合当前正在开展的党史学习教育,从袁老近60年矢志探索杂交水稻科技“高峰”的艰辛历程中汲取奋进的精神营养,心怀“国之大者”,饱含家国情怀,在平凡岗位上干事创业,铸就辉煌。

用实干继承他的爱国为民情怀。袁老心系家国,心怀“农业报国”志,他心里装着万亩良田,对“金种子”的矢志追求,饱含的是对亿万人民“吃得饱、吃得好”的福祉牵挂,高产再高产的目标定位,是为了不让人们再忍饥挨饿,解决人类粮食短缺问题的科技情怀彰显。沉甸甸的科研果实,是靠一点一滴实干出来的,是一辈子躬耕田野,在田垄间钻研探索、辛勤浇灌出来的。“艰难困苦,玉汝于成”。我们要学习袁隆平同志敢于追梦、勤于圆梦的进取精神,苦练自身本领,日积月累,深耕精进,把个人梦熔铸到国家梦当中,不停歇、不止步,不负嘱托。

用创新传承他的献身科学精神。袁老的一生,是不断创新进取、探索钻研的一生。他冲破经典遗传学观点的束缚,带领团队不断攀登科研阶梯,从“南优2号”到第一代、第二代、第三代杂交水稻,他不断向科研“无人区”挺进,让越来越多的人惠于他的科研成果,无数人得以告别饥饿。我们要继承和发扬袁隆平院士勇攀高峰、追求真理、敢为人先的进取精神,从航天到探海,从农业到经济再到科研,各领域都需要提高关键核心技术创新能力,甘于“板凳坐得十年冷”,把袁老献身科学的精神传承到各行业各领域,在关键核心技术上力求新的更大突破,以实干实效、创新创造继承袁隆平院士的遗愿,完成他的未尽遗志。

“科学巨人”走了,而科学永恒,精神永恒。此时,灯塔在三湘大地高矗,精神在传承中赓续。从湖南放大到全国,从稻田地辐射到各行业各领域,我们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切嘱托,不负时代,不负年华,传承精神,把科技论文写在祖国广袤的大地上,把奋斗足迹刻印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伟大征程中。

来源:红网

作者:周军

编辑:化定兴

本文为论道湖南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ldhn.rednet.cn/content/2021/05/23/9392967.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论道湖南首页